于艳辉
那一天,我依稀记得舅舅开着四轮车,一颠一簸的,走了30多公里送我去初中念书。在此后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我在追梦的田野上耕耘。父母时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带着亲人的希冀,我如愿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人开一个小玩笑。高二时,我的父亲突然重病,家中的经济负担重了起来。最终,我踩着专科分数线,考上了省里一所中专。带着不甘和落寞,我选择了接受眼前的生活,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初来北京,为了生存我有点自顾不暇。虽然我2002年就报了汉语言专科自考,但只考了一门就搁置了。打拼的日子里,虽然有着事业蒸蒸日上的喜悦,却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尤其是在女儿四五岁时,她走进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初为人母的茫然让我非常想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于是,在2013年我选择自考心理学专业。
一次一门或是两门地报考,让我觉得步伐很慢。直到2016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实验心理学实践课程时,我结识了很多同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年轻且有斗志。有个女孩,大约二十四五岁,一次可以考过五六门,最多一次甚至通过了八门。还有一个同学,已经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却仍在和我们一起学习着。我深受感染,彻底被那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激活。
那时的我听说北大心理学自考本科将要取消,我火急火燎地搭上“末班车”,一边学着专科,一边考着本科。二十几门的课程,终于考到专科只差一门、本科差两门就圆满完成,很多人劝我珍惜机会,弃本保专。可思量再三,我知道自己学习不完全是为了一纸文凭,我更喜欢努力的过程,喜欢自己努力的样子,喜欢怀揣着朝阳,手捧着梦想,遥望着远方。于是,执拗的我继续专、本连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专、本都通过了。那一刻,一颗颗泪珠滚落。8年自考路,漫长而又短暂,终是印证那句话:好大学没有围墙。我马上就能拿到北大心理学学士学位证了。自考结束,学习还在继续,我又报了教师资格考试和其他心理专业的培训。每天走在路上,我都在听课、刷题,前方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我和我追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