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陈慧,心理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知名专家。她拥有5个学位,也曾是北京自考中文专业毕业生。今年是她拿到自考中文学士学位的第20年。回顾20年前自考的点点滴滴,她感慨万分。
扩充学识,优秀讲师自我提升
陈慧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在北京市一所师范学院讲授教育心理学。本科毕业就当上大学老师,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好的工作。陈慧不但要当老师,还要当优秀的老师。每次讲课前,她都会花很长时间备课。
上世纪90年代初,老师没有电脑,备课本要手写。作为青年教师,陈慧不仅把教学大纲写下来,还写下要讲的每一句话,工作量大大增加。
陈慧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如果教师的语言优美、有吸引力,讲课效果会好很多。然而,她原来的语文基础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于是,她决定在业余时间系统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爱人也非常支持她的想法,鼓励她继续学习相关专业。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90年代初,由于大学的录取率较低,参加自学考试自学成才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自学考试的学习方式非常灵活,不会耽误工作。陈慧就决定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提升自我。通过2年的努力,她拿到了北京市自考委和她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颁发的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勤学善学,自考也合农业法则
想起当年,陈慧的自考之路上有许多艰辛和感慨。她在参加自考过程中有了孩子。因此,她需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学习。尽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她还是希望能尽快学成,尽快能让学到的知识为教学锦上添花。同时,她又怕亏欠孩子和家庭,压力也非常大。但是她知道,所有的学习都符合农业法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没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陈慧逐渐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首先,根据自考课程考试计划,做好每次考试安排,每次考的课程不太多,抓住重点;其次,在看书过程中,做好通读、重点阅读、做笔记和精读背诵,系统了解每门课程的要求,以及学习重点与难点;再次,善于使用碎片化时间,根据大纲把笔记进行拆分,每天在回家等车、孩子晚上入睡后,拿出大纲和笔记阅读,各个击破;最后,考试前再花几天时间系统复习,一般都能取得好效果。
锦上添花,渊博学识成就事业
自考中文学位帮助陈慧完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职业素养,为她的事业发展推波助澜。
陈慧现在给大学生、企业领导讲课时,大家普遍反映她讲课有吸引力,词汇量大,出口成章,案例多,接地气。除了专业方面的厚积薄发,自考中文学位也为她的教学锦上添花。在教学过程中,她常常引用成语或者唐诗宋词授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知识渊博、内容丰富。其实,这些都得益于她的自考学习,因为那时她有意识地背诵了很多经典诗文。
陈慧不仅自己主动学习,还指导学生自我提升。“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职业生涯成功发展的阶梯,而良好的表达能力又有赖于丰富的词汇。”在给很多企业领导讲课时,陈慧会建议他们买一本《宋词三百首》阅读和背诵,因为她就是这本书的受益者。
陈慧通过自考学到的知识、积累的文学功底,对于系统提升写作能力也功不可没。目前,她已出版4部著作。在今年出版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步步为赢》一书中,她开创性地将职业晋升划分为六个阶段。10月,她又开始做微信公众号“慧眼识人才”并发表文章,为职场人士和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服务。
情有独钟,指点考生职业发展
1996年取得自考中文学士学位后,陈慧又一鼓作气,于1998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通信管理硕士学位,现在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职。
获得如此多学位的陈慧,知道知识和能力不仅来源于自身努力,也来源于社会的帮助。自身的独特经历使陈慧对自考情有独钟,她也特别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服务自考生。为自考生做人力资源讲座时,她曾经深情地回忆起自考情缘,为自考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指点和规划。
在陈慧的眼中,自考生有着独特的就业优势,择业时不该轻易放弃自己。大部分自考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对自考专业的选择常常与企业需求密切联系,这样也会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顺利通过自考是需要付出勤奋努力的。自考生具备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永不放弃的勇气。
陈慧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增设了“自考专区”,创造了一个与自考生交流的空间。近期,她将针对自考生如何发展职业生涯撰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