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民办高校目前已进入暑期。但自考生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教材,都在为10月的自考做复习准备。暑假可谓是准备10月自考的黄金期。
在这段时间,如何充分合理地为自考学习加油续航?记者采访了辅导机构自考相关老师和自考过来人。
为假期学习做准备
重视暑期自习,有规律地复习能为考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也能有效避免因间隔时间较长而忘记上课所学内容。自考社会助学机构教师建议,学校暑期放假时间较长,考生复习前从制订考试计划开始,再依据个人制订的计划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对学业有整体安排,尤其对英语、高等数学等大部分考生认为较难的科目,及早做好复习准备。这样既不会感到复习太辛苦,又能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要想在家高效自主复习,更离不开自考正规教材。自考过来人姜超义介绍,自考教材是考生备考的依据。临时从网上搜集自考复习资料,既费时费力,又不系统。网上材料难保正确权威,复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放假后开始备考的考生,可能会面临想复习却没有买教材的尴尬情况。有些考生盲目购买全国统编的自考教材。很多参加北京市单独开设的自考专业的考生无法就近购买专业课教材,住在外省市偏远县、市的考生,在当地购买教材更困难,既耽误复习时间,又消磨学习意志。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了解到,假期期间,考生若不方便到实体书店,可通过网上北京学子书店购买教材。
把学习融入生活
除了切实合理的学习计划与充足的自学准备,要把学习真正展开、落实,考生还要有更具体、更现实的措施。考生可把要复习的全部功课列出来,结合复习内容与知识难度的轻重缓急,制订一份时间安排表,把大目标分解后安排到每天的学习时间里,严格按计划复习,循序渐进,避免出现假期结束时整体复习计划未完成的情况。除白天的学习外,考生尽量每天晚上花一小时巩固先前复习的知识点。
假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无论在职考生或全职学生,都不可能整天端坐在书桌前复习。考生复习时不仅要按部就班利用好时间,也要学会和生活抢时间。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自考生,复习时间更为有限。在缺乏整块时间复习的情况下,考生可利用上下班途中的零碎片段时间,比如排队、乘车、等人、候诊等零碎时间,有准备地将它们整合利用。把要用到的复习资料、课程录音等提前放到手机或平板电脑中,在安全的前提下随时随地学习。自称是“低头族”的自考生陈宸说:“暑期自考复习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哪怕只用平时刷朋友圈和微博的放松心态浏览复习材料,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劳逸结合中提升
拥有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型人才的必备技能。
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自考过来人章悦华介绍,切勿把学习看作一蹴而就的差事。平时学习中,要把考试的包袱转化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成长态度,才能真正将自考转化为终身财富。考生更要将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假期外界干扰少,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在学习中,不局限于眼前的知识内容,把眼光放长远,更能提升考生的内在竞争力。
学习之外,考生也要学会劳逸结合,主动给自己转换头脑的机会。除了必不可少的放松休闲外,利用这段时间也可以做许多全面提升自我的活动。自考生的优势正是拥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和社会实践机会,在假期自考复习的间隙,可抓住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或尝试实习,在自己追求的领域里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究和切身体会,这样日后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自考生可利用丰富的工作经历,获得更实际的就业优势,扬长避短,增加未来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