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圆梦 突破瓶颈

发布时间:2015-12-21 期号:

  当年高考时,因成绩比本科线差几分,我选择上了大专。毕业后找工作时,我发现常常会因“本科以上”的限制条件而被拒绝。后来我努力考研,又是差了几分,与研究生失之交臂。再后来就是奔波生计,辗转于忙碌的工作中。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对个人的评价更集中于实际经验的多寡,学历的重视度渐渐退居次席,我求学的心也就慢慢淡了。

  然而,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提高似乎陷入瓶颈。我学的是机械电子,后来通过自学进入计算机领域工作。特别是如今做Web开发,没有互联网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很多问题往往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自考成为我突破瓶颈的一个选择。

  经过权衡,我选择了北京邮电大学主考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因为它的课程设计和我的工作比较契合。于是,从2012年10月起,我开始了自考求学之路。

  兜兜转转,仿佛一切又回到最初“求文凭”的梦想起点,但是我知道,这一次不仅仅是“圆梦”那么简单。3年里,我自学了网络工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等十几门课程,系统学习了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很多困扰我许久的问题豁然开朗。我真正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笔试和上机实践考核,我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检验,这也是帮助自己总结和提高的一种方式。

  由于工作繁忙,我没有大段时间集中学习,只能利用晚上、周末和节日看书。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沉浸在课本和习题中,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晓。为了方便复习,我总是将课本上的习题和总结做成word文档,存在手机里,上下班坐地铁时看。有些内容需要实际的编程和动手操作,我也会利用周末去实践,以加深记忆和更好地掌握。

  3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多方面积累的过程。我以前英语底子差,为了考研,养成了每月读《英语文摘》的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展知识面,记忆单词,我有了很大进步,不但在自考英语考试中轻松拿到88分的好成绩,还能在工作中更快更好地理解英文软件的说明文档。我从事的软件开发工作,也有助于学习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3年的考试经历,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是2014年4月考期,我报考了2门笔试课程和3门实践课考核。因为复习时间紧,课程难度较大,考完我心里一直很忐忑。成绩发布后,看到5门课都通过了,我的心情简直可以用狂喜来形容。尽管当时天降暴雨、电闪雷鸣,但我还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家人报喜,和他们分享喜悦和自豪。

  2014年12月8日,考试成绩发布,我长舒一口气,终于考完所有课程,可以准备毕业论文了。当然,此后我也没有放松,因为我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也许现在我才可以说,这条“圆梦”之路刚走过一半。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准备和完成论文的3个多月中,我得到许多师长的指导和帮助。论文指导老师马老师总是能及时发现我的偏差,给予耐心和细致的指导。在公司里,主管经理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在学校规定的论文上交时间,刚好我要出差,情急之下打电话给北京邮电大学自考办的尚老师,她问明情况后,允准我提前上交论文……

  经过紧张的论文答辩,我顺利完成最后的考验,心情才终于放松下来。回顾这3年多来的点点滴滴,衷心感谢自考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让我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夯实了知识体系。

  祝愿自学考试越办越好,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自考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 李少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