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自考笔试课程考试于10月17日在全市17个考区开考。近六万考生陆续走进自考考场。北京市自考办、各区县自考办和各考点校的工作人员悉心组考,严格监考。考生乐观应考,考场内奋笔疾书、尽心追梦,考场外交流经验、结交考友。
监考严格 考生安心
10月笔试课程考试监考严格。参加了本次考试的自考生杨艳为工作人员点赞。她说,自考考场严肃。监考老师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考试能考出每个人的真才实学。
这期笔试中共有4028位监考员参与监考。考场外,北京教育考试院及各区县考试中心组织多支巡视队伍,自始至终巡视监察考试情况,同时启动所有远程监控设备,让作弊行为难逃“电子眼”。工作人员层层把关,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杜绝替考行为。参加自学考试要经过两次身份确认。考生要亮出准考证,经工作人员核查后,才能进入考点校大门。到达考场门前,每个考场的监考员还会认真核对考生的准考证、身份证,比对考生本人和签到表上、准考证上、身份证上的照片。
第一次参加自考的考生小王感慨,上班后第一次参加这样规范、严格的考试,北京自考的金字招牌就是这样来的吧。
千里赶考 只为追梦
“我与梦想的距离,就是昆明到北京的距离。”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考点的自考生陈湛源家住云南昆明,为了参加这次考试专程坐火车来到北京。为何要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报自考?陈湛源解释,北京自考含金量高,又有他一直关注的心理学专业。于是他选择在北京同时参加心理学专科、本科的考试。
为了多一些考试机会,陈湛源报满了全部8个单元的考试。“虽然我不是每门课程都复习好了,但多参加一次考试也多一次学习机会,可以熟悉命题思路。况且我好不容易来一次北京。”目前,他已经通过了10多门课程。
像陈湛源一样,不少自考生是克服困难来参加考试的。有人早上6点出门,穿越大半个城市参加考试;有人周末全天上辅导班,把孩子交给家人照料;还有人考试当天中午只花一刻钟时间简单吃口饭,余下2个小时站在考点门口复习。对他们来说,这些困难和磨砺成了自考路上追梦的踏板。
考点校外 结交考友
考生陈容香说,每次考试都是自考生的聚会。同考场差不多时间交卷的考生常常在考点校外打招呼聊天。10月17日下午自学考试结束后,考生袁媛和同考场的一名考生边走向车站,边谈起考试的心得感受。袁媛介绍,不参加辅导班的自考生通常都是自己复习。考试成了大家欢聚的难得机会。相似的学习经历令他们一见如故。陈容香介绍,考后和考友讨论,有利于纾解紧张心情。她也通过这样的交流认识了几位知心的朋友。
自考不仅是一项考试,也成了自考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它让考生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享受学习的乐趣。它倡导自主进取的学习方式,传递积极的正能量。
(孙梦莹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