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五中学教师 孙广田
每每拿到《北京考试报》,总有一种无法言表的亲切感,因为我们曾是熟人、朋友,是它伴我灯下苦读,帮我圆了大学梦。
我1981年毕业于顺义师范学校,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十几年下来,我发现工作中在语言表达上,比如备课分析教材、写教案、制订工作计划、做总结等方面,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不能把思想表达明白。我在苦苦思索、寻找着提高的方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向我介绍了北京自学考试的特点,于是我欣然参加了北京自考。
自考的特点是自学,就是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拿到一本本厚厚的书,看起来确实很难,我多么渴望能听听课。但是,当时我不知道有听课之说,也不知道去哪里听课。即使知道了哪里办辅导班,我也没条件去听课。我的工作单位和家都在偏远的乡村,当时交通极不便利,当地没有通车,去县城开一次会得“嘎吱嘎吱”地骑自行车走20多公里。不用说去市里听课,就是找个学友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对我来说都是难上加难。
于是,《北京自学考试报》成了我自学生活的唯一指南。从考试计划的获得,到学习用书的购买、考试时间的公布、成绩的发布、心得交流等,都靠这份《北京自学考试报》。直到现在的《北京考试报》,一直为我传递着学习考试信息。
自学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业余时间几乎都被我的自学占用了。尽管这样,考试失败十有八九。每当这时,我都有冷水泼头之感。但不久我就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并问自己:“你原来就是一个先天知识营养不良者,该学的知识没学到,底子薄、根底浅是事实,考这些分是很正常的。虽然你没及格,但是自己并没有亏呀,毕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比起那些没学习的人,你不是很有收获吗?”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就平静下来,也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我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单位领导也一直让我教毕业班。既要不断学习,又不能耽误教学、误人子弟,因此我只能在灯下苦读。是《北京考试报》与我相伴,见证了我在自学中的苦辣酸甜。
在《北京考试报》中,我有幸拜读专家的辅导、建议以及学友的学习心得,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一次次的打击与沮丧几乎让我放弃自考,是《北京考试报》——我的好友,帮我重新调整计划,振作精神再战。
1999年,我以大专学历被选调到中学,教初中语文。我白天教学上课,用晚上时间不断学习。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也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有多篇教育教学小论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最后,我终于通过了论文答辩,拿到了毕业证,获得了学士学位。
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的战线长了点儿,但我学到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感谢《北京考试报》,激励我在艰难的学习道路上坚持了下来,最终圆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