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最好的广告

发布时间:2013-06-28 期号:

  而今自考助学市场的广告大战愈发激烈,各辅导机构为了招揽生源都在招生宣传上下了大手笔。不过前几日一家助学机构的广告人员抱怨,如今广告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自己的招生宣传往往是在替他人做嫁衣。

  所谓广告的“同质化”,指的是“你有我也有”:你宣传自己学校师资雄厚,别的学校也这么宣传;你在广告中突出自己开发的“快速学习法”,别的学校也来这一套。同质化的宣传竞争,使得广告的创意越多,有时便越显得没创意。经常有考生通过某家学校的广告了解了自考和自考助学,却因为感觉广告上各个学校差不多,就报考了其他学校。无法突出自己的特色,为他人做嫁衣的情况越发普遍。

  而今,同质化的广告宣传使得诸如检索量、“出镜率”,这种本与投入直接挂钩的广告指标的性价比打了折扣,助学机构便不能单单指望着在广告上砸钱来维持长远的经营。与其不停地加大广告投入,不如从与日俱增的广告经费中抽出一部分来走内涵发展的路线,以求建立一个长期的品牌。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谚语或许在当今的商业竞争中早已不适用。视觉传播时代,“抓眼球”似乎就是一切。但是作为教育机构,毕竟是以教育服务为商品,考生的体验往往决定一家学校能否建立长期的品牌效益。在同一个考场外,笔者采访不同学校的考生,他们学习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些考生觉得自己的学校挺靠谱,即使不了解助学培训市场,感觉自己的学校也有名校“范儿”。有些考生则反映,当初入学前感觉学校的广告说得很好,可上了学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学校光想着赚钱,很多服务都没到位,同学中好多人退了款,自己也在考虑是不是要“弃暗投明”。考生之间几句简单的交流,生源的二次选择就已经形成,品牌在口碑中也立判高下。

  品牌效益固然无法代替广告宣传,否则某著名饮料厂商也不用天天打广告。但如果饮料不好喝,再多的广告也招不来回头客。没有稳定的客户群或生源,宣传经费也无以为继。对于自考助学机构而言,学生的学习体验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做好教学服务,才会拥有稳定的生源,树立良好的信誉,进而打造品牌。品牌是广告的根基,失去品牌和信誉的广告都是无本之木。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