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校考生要有“两张课表”

发布时间:2013-05-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徐 晗) 下半学期已经过半,对于很多民办高校新生而言,如何统筹课堂讲授与自考备考是个问题。相关自考过来人建议,民办校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准备两张“课表”,一张用来适应学习课程安排的节奏,一张则专门应对自考的报考计划。

  在以自考助学为主要业务的民办高校中,虽然学校的学时安排与一般的普通高校无异,但在课程安排上尽量照顾考生参加自考的需求,比如以4月、10月自考为时间节点来结课,并安排串讲及考前测验。由于学业掌握情况及个人能力的差异,多数考生不能保证听完课就通过考试,出现听课与复习备考脱节的情况,有些考生甚至为了复习自考而翘课。

  考生苏瑞介绍,听课与自考复习之间的冲突很难避免。学校课程安排得较紧,有时一学期结了7门课,自己却只有报考5门的能力。已经结课却没有及时报考的课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参加自考之初,她为此也很着急,但渐渐发现,只要上课时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即使结课后隔了一年半载再重新复习,效率也会很高。虽然听新课与复习旧课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但事实上并不会给学业带来太多的不利影响,只要考生制订出一个科学详细的备考计划并认真执行即可。

  任职于某民办校的班主任陆老师介绍,为了解决听新课与复习旧课的矛盾,她会建议本班学生制订两套“课表”。一套按学校课表执行,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另一套是课下按个人计划复习。这两者之间虽然有一定关系,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考生复习不必盲从课程进度,而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制订好课后针对备考的复习计划。

  如果考生只是单纯依赖听课,不能有效应对自考;可如果考生轻视课堂学习,则容易使复习效率低下,耽误时间。上课听讲的作用是跟着老师理解教材内容,了解课程重点并梳理知识体系,其成果反映在考生在课堂上的即时理解和笔记记录上。即使考生不是一结课就报考,这些课堂听讲的成果也可以保留下来,有助于考生日后复习。课后复习可以分为两部分,先用少量的时间整理笔记,而后按照自己的报考计划进行复习。

  相关辅导老师介绍,自考的灵活性对于不少民办校考生而言是把“双刃剑”。因为考试与授课并不完全同步,因而参加自考要格外重视课后的自主学习。除按部就班地上课外,还要制订科学的课后复习计划。助学辅导确实对考生学习有帮助,但课堂知识需要考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发挥功效。因而民办校考生对于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都要重视,用好“两张课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