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学机构展开春季招生之际,市教委再次对民办高校招生广告的真实性提出要求。用漂亮的广告吸引眼球,对于商家而言本无可厚非。但是正常的广告策略一旦掺杂虚假夸大的成分,即使赢得了短期的利益,也无助于生源的稳定和效益的持久。
一直以来,“退学”是不少助学机构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短暂学习过一段时间就退学的考生中,有些是发现自考不适合自己或者只是缺乏毅力而选择退学,还有不少是发现学校的办学状况与当初宣传的相差甚远,失望之下,另选学校。
自考辅导既不同于学历教育机构,能通过稳定的学历颁发途径让学生留在学校学习,也不像如英语培训等纯非学历教育机构一样,靠“一单子买卖”滚雪球似地积累短期效益。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学历教育行为,考生在学业周期内多要长时间参加辅导。因此,稳定住生源,才是自考助学机构稳定效益的根本。
想要留住稳定的生源、获得长期效益,让考生在学习中尝到甜头,就要保证一定的课程通过率。夸大甚至虚假的广告宣传,无疑抬高了考生的期望值。而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考生就会觉得失望,认为受到了欺骗。在夸大宣传中,“包过”、“一年快速通过”等是常见的字眼,然而相信没有哪家助学机构有这样的“神力”。考生一旦发现当初的“应许”无法实现,势必转学。
诚信可靠的广告宣传,既能招揽生源,也能稳定生源。那些办学质量较高的助学机构,虽然广告并不起眼,可考生却能享受到广告上所许诺的实实在在的服务。诚信的广告宣传立足于自考的性质特点,不谈“100%”,而是把实实在在的通过率展示给考生;不谈“包过”,而是开出鼓励考生学习的优惠条件。类似的宣传广告虽然低调,但却能以更为诚恳的姿态迎来考生的信任。
如今的考生,电视上“神医神药”的广告已经看得很多了,能轻易分辨出广告的真伪。况且办学的多是有文化的人,与其跟“神医神药”拼忽悠,不如走内涵发展的路线。有了内涵,广告里自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单靠一件“皇帝的新衣”迟早要被戳穿。虚假宣传只会让生源流失得更快。诚信宣传、诚信办学,才能守住生源,守住办学的根本。
(徐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