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编辑收到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可能已经坐在回家的火车上了。
家,于我而言永远就是长江边上的那座小城。没有江南水乡的秀气,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有的只是清晨从江边飘来的清香,和在街边围坐的男男女女发出的嬉笑,有的是父母做好的晚饭,有的是我对家的一片思念。
每次打包行李时,舍友总是嘲笑我急切回家的心情。他们觉得自己都大了,不再对家那么依赖。一位同学今年专科的好几门课都“挂了”,他说不考完这些课,哪有脸回家看父母。还有一位同学,也因为想给家里省钱,一年多没回过家。比起他们,我是幸运的。稀里糊涂地就来北京上学了,参加自考3年之久,一年到头,无论学习进展如何,生活有没有烦恼,过年时,我总是要急着回家的。父亲也总说:“你看谁谁谁,过年还在学校学习、打工,多上进。”但也就只有我在家的时候,他才说这些;电话里,他还是要问我几号回家。
回家的方式有很多,轮渡、长途汽车,我甚至曾经骑着摩托从亲戚家所在的镇子回家。家乡至今也没通上火车。返乡的旅途有许多波折,回家的心情也更为急切。今年银行卡里剩下的钱不少,我就买了高铁票,再准备倒长途车。母亲一听是高铁,还劝我别买。她总是对所有速度快的东西抱有莫名的恐惧。我在电话里说:“火车虽快,但总比长途车安全吧?”母亲却说:“不见得,速度那么快,万一在车上没站稳摔了怎么办?”还记得有一次表哥用小汽车把我接回家,母亲一算时间,“天!你开得多快啊!”说着,就生气地打了下表哥。
买票的过程对别人是一种煎熬,对于我却仿佛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挑战。3年来,我攒下了无数春节买票的经验,只要出点儿力气,哪怕熬上一晚,总是有回家的办法。买不到想去的城市的火车票,就多中转几次;买不到坐票就买站票,夜里一起和“站友”窝在角落里打盹儿。我总觉得,买票和坐车最重要的是心态,心里想着要回家,便无痛苦可言。
“今年别带东西了,你带回来的东西我们又不喜欢!”父亲又在电话里假装生气,嘱咐我别再买东西了。其实我心里清楚,父亲不是担心我乱花钱,只是不舍得我手里拿太多东西,怕我回家的旅途过于劳累。但透过车窗,看见萧瑟的平原与崇山峻岭从身边划过,知道自己离家越来越近,思念的重量,便会慢慢减轻。
过年,是一定要回家的。
(章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