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任卫军 通讯员 石斌朝
4月26日,新华网刊发了一组图片新闻《杂多县志愿者:最美的格桑花》,顿时引起广大读者关注。虽然文中的灾区志愿者不肯透露姓名,但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的师生们看到图片还是一眼就认出永藏卓玛和多加扎西。
忍住失亲悲痛当志愿者
看到网上永藏卓玛在灾区帮助受灾群众清理废墟、蜷曲在小帐篷里休息的照片,她的班主任刘丽霞眼里噙满泪水激动地说:“卓玛虽然有些瘦小,但意志力和独自生活能力特别强,能吃苦,乐观向上。”
永藏卓玛是美语学院2006级法律专业学生,来自青海玉树,是个藏族孩子,本来今年6月就要毕业了。地震发生前,她正在家乡玉树法院实习。4月14日,地震发生后,永藏卓玛还没有从惊恐中缓过来,就随救灾人员赶往受灾严重的学校接送受伤学生。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回到家中,她才得知弟弟、妹妹也负伤住院了,叔叔和姑姑不幸遇难。
她把悲痛深埋心中,第二天又与其他10名志愿者奔赴重灾区结石镇。在那里,他们用双手从废墟中刨出了2名幸存者和3具遇难者遗体。他们渴了喝河里的水、饿了吞咽方便面、困了就蜷曲在一个小帐篷里和衣而卧。在大灾面前,这个瘦弱女孩迸发出坚强的意志,前行在救灾一线,不愧为一朵最美的“格桑花”。
奔走在灾区的“双语翻译”
在一张照片上,5名志愿者手搭着肩,互相鼓劲儿。藏族男孩儿多加扎西穿着红色羽绒服,头戴黄色帽子,眉头紧锁,露出一脸刚毅。
他的班主任胡戈满怀深情地说,多加扎西是美语学院2006级外贸英语班班长,平时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不错。特别是他的英语口语相当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北京市高级英语口语等级考试。作为班长,他平时工作负责,经常帮助低年级学生补习英语,还常带学校外籍教师游览北京,义务做翻译。今年寒假结束后,他在家乡杂多县民族中学实习,担任英语、藏语老师,表现出色。
地震发生后,躲过灾难的多加扎西与同学永藏卓玛等人奔走在灾区一线。最初几天,他们每天从早7点忙碌到次日凌晨,帮助医务人员照料伤员、对重症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看护,抬石头,搬木头,在废墟中干得手都抬不起来。虽然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多加扎西他们没有一个人退出。随着救援人员增多,多加扎西还充当起“汉藏翻译”、“英汉翻译”。他说:“灾难来临,我们唯有选择——给死去的人尊严,为活着的人服务和战斗。”
据悉,地震发生后,美语学院为该院10名玉树学子募捐了2.8万元爱心款,并及时发放到在校受灾学生手中。当永藏卓玛得知校方给她捐款,并要给她寄钱时,第一个想到的是比自己更困难、更需要的人,毅然决定要把这些爱心款捐献出去。永藏卓玛在给班主任刘丽霞的短信中说:“这次灾难让我看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我会用我的爱回报社会对我家乡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