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 重视交流 “读后感”变成优秀论文
发布时间:2010-07-21
期号:
毕业论文的撰写对很多同学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笔者在几个月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走了很多弯路。现在回头再看当时的初稿,真是一塌糊涂,不要说是合格的论文,甚至连“论文”都算不上,幸好承蒙导师不弃,在提出了众多批评意见,给予了无数次修改后,将一篇最初的“读后感”,打磨成了成绩为优的毕业论文。在此,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论文写作时的经验和教训。
在写初稿时,一定要按标准的格式规范写。起初,我的论文初稿没有做注释,引用的部分只是加了引号。在发给导师的邮件里,我还特别跟老师说了一句,为了方便修改,暂时先不做注释了。但没想到,老师在回复的邮件里说:“你的论文还没有仔细看,请你先把注释补齐,让我明晓出处。请养成一开始写论文就作注释的好习惯,否则会给日后的修改带来很多麻烦。”起先我还有些抵触,但按老师的意见补齐注释的过程中,我恍然大悟其中的道理。从头到尾地翻阅作品寻找引用的地方花去了我大量时间。如果当初一边写作一边就把注释做好,就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导师后来告诉我,在批阅的过程中,导师可以从文章对文献的引用中获得很多宝贵的信息,方便其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并更有针对性地开列其他参考文献。
我好不容易把注释和参考文献补齐,再一次将初稿发送给导师。导师认真审阅后,再回邮件告诉我,虽然我的论题有一定的新意,而且论述逻辑也比较通畅,但却存在着缺乏论据的问题。我的材料主要引用作品本身,而缺乏其他文献,尤其是历史文献的佐证。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读者,读了一位作家的作品,随便写一些感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写论文就不光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据,没有证据就只是个人的主观臆断。论文的论题不能只靠空谈就成立。导师随后又为我开列了一些学者的专著和一些史籍。我用了几个星期翻阅《明史》,终于找到了一些材料来旁证我的论题。老师一开始只是开玩笑地说了句:“不错,终于像一篇论文了。”可是在最后的评语里却写到:“(本文)材料翔实,论据可靠,体现出了较强的文献功底……是一篇合乎规范的、较为优秀的毕业论文。”
另外,在材料的引用上,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就是在读专著与学术论文时,作者往往引用过一些经典文献,可以很方便地为我们寻找论据提供借鉴,免得大家在寻找论据时大海捞针,但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再对照着一手材料进行核实。比如我就曾经从一本专著里引用了一句古文,但导师立马就指出这句话的错讹之处,甚至指出了原话应该在哪本原始文献的第几页。导师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对知识深入到细枝末节之处的精神,对今天并未从事文学专业工作的学生的我而言,也是极其值得学习的。他让我明白,只有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能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想写好毕业论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多和导师交流。从初稿到定稿,我的论文一共修改了4次。每一次导师都会针对不同的问题,事无巨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的定稿已经和初稿大有不同。如果没有导师的帮助,我也许连参加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但是由于经常向老师请教,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一篇最初的读后感终于变成一篇合格的、规范的优秀毕业论文。
(贾望川)
在写初稿时,一定要按标准的格式规范写。起初,我的论文初稿没有做注释,引用的部分只是加了引号。在发给导师的邮件里,我还特别跟老师说了一句,为了方便修改,暂时先不做注释了。但没想到,老师在回复的邮件里说:“你的论文还没有仔细看,请你先把注释补齐,让我明晓出处。请养成一开始写论文就作注释的好习惯,否则会给日后的修改带来很多麻烦。”起先我还有些抵触,但按老师的意见补齐注释的过程中,我恍然大悟其中的道理。从头到尾地翻阅作品寻找引用的地方花去了我大量时间。如果当初一边写作一边就把注释做好,就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导师后来告诉我,在批阅的过程中,导师可以从文章对文献的引用中获得很多宝贵的信息,方便其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并更有针对性地开列其他参考文献。
我好不容易把注释和参考文献补齐,再一次将初稿发送给导师。导师认真审阅后,再回邮件告诉我,虽然我的论题有一定的新意,而且论述逻辑也比较通畅,但却存在着缺乏论据的问题。我的材料主要引用作品本身,而缺乏其他文献,尤其是历史文献的佐证。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读者,读了一位作家的作品,随便写一些感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写论文就不光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据,没有证据就只是个人的主观臆断。论文的论题不能只靠空谈就成立。导师随后又为我开列了一些学者的专著和一些史籍。我用了几个星期翻阅《明史》,终于找到了一些材料来旁证我的论题。老师一开始只是开玩笑地说了句:“不错,终于像一篇论文了。”可是在最后的评语里却写到:“(本文)材料翔实,论据可靠,体现出了较强的文献功底……是一篇合乎规范的、较为优秀的毕业论文。”
另外,在材料的引用上,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就是在读专著与学术论文时,作者往往引用过一些经典文献,可以很方便地为我们寻找论据提供借鉴,免得大家在寻找论据时大海捞针,但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再对照着一手材料进行核实。比如我就曾经从一本专著里引用了一句古文,但导师立马就指出这句话的错讹之处,甚至指出了原话应该在哪本原始文献的第几页。导师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对知识深入到细枝末节之处的精神,对今天并未从事文学专业工作的学生的我而言,也是极其值得学习的。他让我明白,只有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能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想写好毕业论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多和导师交流。从初稿到定稿,我的论文一共修改了4次。每一次导师都会针对不同的问题,事无巨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的定稿已经和初稿大有不同。如果没有导师的帮助,我也许连参加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但是由于经常向老师请教,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一篇最初的读后感终于变成一篇合格的、规范的优秀毕业论文。
(贾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