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大腕级导师授课 非遗传承人齐聚

发布时间:2020-11-2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明星 文并摄

 

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日前启动。来自长城文化带沿线的10余省份的戏曲非遗传承人来京参加学习。

“高研班从长城文化带沿线的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戏曲非遗传承人中遴选20人参加此次学习。我们邀请了李恩杰老师这样的院团管理专家,还邀请了非遗保护专家、戏曲专家等作为导师,帮助这些戏曲非遗传承人开拓眼界,了解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协助他们在自己所在地区进行经验复制,为戏曲非遗剧种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提供新路径。此次活动负责人、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的何依霖介绍道。此次学校举办的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研修班,主要目的是满足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的现实需要,促进戏曲艺术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以一城三带建设为主题,以长城文化带沿线为依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设置具有多元化特点:包括理论类、实践类、观摩类等课程类型。研修班学员结束学习后,会以汇报演出、结业座谈等方式展示教学成果。

“此次高研班为我们和地方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形式与平台。地方基层带着困惑而来,我们在这里从具体问题入手,共同探讨,用理论指导实践,力求从剧团管理等各方向共同促成一个戏曲剧团发展的良性循环。”作为主讲导师之一的北京京剧院原院长李恩杰说。

山西省晋剧院金小毅谈到上课感受时说,作为地方剧团基层一员,能够有机会听到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的讲授,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戏曲史论’‘中国美学’‘院团管理案例’等专家课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从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来自青海省平弦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张凌云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成为此次高研班的一员,真的是机会难得。“这些大腕级、大师级老师带来的真知灼见,让我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戏曲精品剧目选析’等课程从名片赏析、剧目片段入手,从表、导、演、编剧等角度做了细致解答,使我学有所获。我要把所学带回家乡,让经典的戏曲文化传承下去。”

来自陕西省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的张萍说:“我是一名秦腔演员。这次研修班对戏曲人是一个鼓舞,感谢能给地方基层学员这个学习机会。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戏曲传承相聚于此,定会不忘初心,把所学带回家乡,将优良的戏曲文化发扬光大。像‘中国美学’‘戏曲编剧’这类课程是我平时工作中接触不到的。这些大咖的指导,提升了我在戏曲方面的眼界和格局。”

为进一步了解学员训用结合情况以及各地非遗剧种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会在培训后开展回访工作。何依霖表示:“后期,我们还会为研修班学员提供更多艺术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比如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邀请了两期大运河文化带省市戏曲非遗传承人研修班优秀学员携剧目进京展演、参加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教学成果展演等。通过往期的回访,我们见证了高研班培训的实效性,就人才培养、剧目保护、合作创新等方面与地方院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为地方戏曲探索出适应当下戏曲生存环境发展的模式,并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院团的联动机制,为探讨和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非遗艺术品种的蓬勃发展做出探索与实践。”不少学员通过高研班的培训收获了丰硕成果,有的成功带领自己的戏曲团体申请到了非遗保护单位,有的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深造,有的在剧目创作中收获很多新思路。

此次高研班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为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自2007年起至今,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共举办了40期各类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学员涉及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戏曲表演、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文艺评论等10余个专业方向,涉及约60余个戏曲剧种。学院为全国各地培养的高级艺术人才在历届梅花奖、文华奖等国家级赛事活动中屡获殊荣。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