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蔡文玲) 上周末,全国20多个省市公务员招录举行联考。考公务员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之一,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公务员考试更是很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方式。此次考试题目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二踢脚”“三脚猫”等俗语出现在考题中。
山东、湖北、湖南、安徽、黑龙江、天津、重庆等20余个省市公务员笔试同一天举行。部分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云南今年拟招录3700余人,最终报名人数超过28万;安徽省招录7800余人,有近20万考生参考,其中合肥市最热职位报录比达379∶1。
中公教育有关辅导专家说,此次考试行测试题取材广泛,贴合社会热点。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考查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涵盖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选材贴合社会热点,涉及养老、房价、网络安全、阅读等。资料分析试题涉及了“一带一路”的素材。
判断推理题目取材广泛,题干形式多样,与实际联系密切,避免了题干叙述的抽象化。具体形象的命题风格,使考生在紧张的氛围中品尝到一丝轻松的味道。常识判断试题也是如此,题目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对十九大、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十九届二中全会等内容均有涉及,且科技文史等内容的很多题目紧紧依托时政热点,例如C919、海水稻等。
类比推理试题整体难度不大,考点比较常规,但对俗语考察略有侧重。“二踢脚”“三脚猫”“铁公鸡”“变色龙”等耳熟能详的俗语频频出现。还有“纺车”“联合收割机”“骡子”等农业相关词语。如果考生不具备民俗和农学知识,面对这些题目时可能会一筹莫展。
对申论考试,很多省份实施分级分类考试,试卷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进一步加大了差异和区分度。“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互联网+”、“产业兴旺歌”助推乡村振兴、物联网自助洗衣设备、聚焦“抢人大战”、“文物走出深闺”等题目让人眼前一亮。
申论材料的选取关注当下“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各种现象。材料指出,租车、私厨、保洁……“互联网+”催生很多以APP为平台的服务业务,“互联网+”创新服务业务模式,层出不穷的APP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材料选取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十分接地气。聚焦“文物走出深闺”的题目通过故宫博物院利用技术将文物“移驾”首都博物馆,公众通过互联网等关注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多地共同进行梁祝申遗,以及全国美术馆免费开放等众多案例,说明文化从深闺大院走出来,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树立了群众的文化自信,也给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