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笔试上周日结束 行测创新与传统并重 申论聚焦“想象力”

发布时间:2017-12-1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上周日结束。以题量大著称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很多考生看来,难度不大,但题目更有新意,出现了用诗词加地图的形式考查地理知识的题目。而申论副省级题目则聚焦“想象力”,考查各个领域中“想象力”的作用。

行测难度适中有新意

  12月10日上午11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结束。走出考场的考生谈论最多的就是考试的题量,以及既含天文又含地理的题目。不少考生表示,行测虽然题量大,个别题目来不及答,但整体难度适中,还出现了一些很有创意的题目。

  常识模块考查考生知识广度,包括时政、法律、历史人文、科技、地理、环境和经济等内容。题目传统与创新并重,考试模块及内容基本遵循传统,比如民族文化、气候特征、古代文化等;但考查形式有所创新,比如用诗词加地图的形式考查地理知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专业考生王静如说,行测题目整体难度适中,大部分题目不难,但法律方面的几道题比较专业,自己对物权法、律师执业规定等不太了解。

  华图教育辅导老师常瑞霞表示,和以往考试相比,2018年国考题整体变化不大,但灵活性有所提高,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与传统并重。试题考查更加贴近生活,还出现了一些较新颖的题目,比如对休渔期的考查,对国际法的考查,对军事改革会议的考查。常识题侧重于把贴近生活化的材料与不同科目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考查,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一些知识点,比如用旅游引出不同城市的标志性特征,用诗词引出地理知识等。

申论聚焦“想象力”涉及多领域

  申论考试副省级试卷主题聚焦“想象力”,地市级试卷主题聚焦“有无”,在资料设置上紧跟十九大,同时加重对政策理解的考查及对社会热点的反思。

  中公教育有关辅导老师分析,副省级考查点跨度较大,而地市级则相对集中。副省级题目聚焦“想象力”主题,考查点分别聚焦经济转型升级、科学、艺术、古文化等领域。而且跨度较大,横向覆盖面较广,几乎涉及方方面面,但角度单一,只考查各个领域中“想象力”的作用。

  地市级聚焦“有无”,考查点设置思路相对集中: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作文聚焦“有无”,用老子思想深化主题,将社会热点和政策理论转移至哲学视角,是自去年开始的考查趋势。国考由原来的单纯考查社会热点的储备转向社会热点和政策理论的哲学分析,对考生的思想深度和知识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

考查综合能力偏重分析

  综合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考察考生对生活中各类知识的把握程度。行测题目虽然题量大,但基本是对大家熟知或应知应会内容的考查。所以公务员考生要注意平时积累。有考生表示,计算类题目有一定难度,会放弃部分题目。但有时间做数量关系题的考生普遍认为,这类题目相对简单,有多道题目均为简单计算,甚至口算就能得出答案。如,考题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以及利润问题等都较简单,直接列公式就能得出答案。

  申论考试则需要考生对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政策理论有一定了解,还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考生有更加广泛和纵深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哲学素养。因此,考生备考不能仅满足于知道某一热点或某一政策,还要真正理解它、感悟它,同时对于优秀文化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并善于融会贯通。考生要在掌握做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基础上,多阅读相关文章,提高语感,做题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