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12月10日,约4.5万名考生在全市72个考点参加了北京公务员招录公共科目笔试。相比上月的国考,京考更加关注时政热点,同时聚焦城市特点,地域特色明显。疏解非首都功能、燕京八绝、雍和宫等均出现在考题中。
据人社局统计,今年,北京市招录职位共5022个,比去年减少1835个,降幅26%。全市16个区共设72个考点,1738个考场。应考考生共计51900人,上午实考45985人,实考率88.6%,下午实考45444人,实考率87.6%,实际竞争比约为9∶1。
行测题目京味儿十足
12月10日11时,行测考试结束,走出考场的考生略显轻松。行测题型丰富,一直是考生讨论的热点。与刚刚结束的国考相比,京考考题虽涉及的内容广泛,但题目具体,且更具北京特色,难度也相对小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大四生小刘说,考完国考,他立刻把学习时间放在京考上,地方特色的模拟题看了不少,其中就包括燕京八绝、雍和宫方面的题目。中公教育有关老师分析,燕京八绝的考题不仅涉及八大工艺门类,还涉及它们的起源。今年8月,首都博物馆进行了3个月的燕京八绝作品展。虽然此次考试考查考生对北京历史常识的了解,但题目的设立有一定的时事背景。
京考中一年大事在常识题中出现不少,涉及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方针与措施、今年发射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今年全国推行的“双随机、一公开”具体内容等,从历史、政治到科学均有覆盖。
申论聚焦创新发展
“我大部分是围绕材料写的,但这个领域不太熟悉,估计所答内容不太准确。”16时30分,申论考试结束,两名考生边走出考场,边迫不及待地交流答题情况。申论题目对考生在短时间内的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要求。
一名考生说,虽然有的题自己不太会答,但尽量思路清晰、观点正向、逐条写出,并合理自圆其说,希望会得到部分分数。在作答对策类题目时,他引用了部分材料内容,针对如何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结合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答题,思路比较明晰。
中公教育辅导老师王若锦分析,申论考试的主题为“创新发展”。材料主要从经济领域、企业发展方面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当下存在的创新不足、“山寨”等现象。考生答题时不能脱离材料,要依据给定材料提炼或分析要点,给予一定的引申,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得出答案。如第一题,要结合给定材料,概括中国经济领域创新应该注意的事项答题,同时要体现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
面试明年2月15日开始
笔试结束后,考生要尽早开始准备面试。明年1月中旬,市人社局会根据报考人数和考试成绩确定合格分数线。面试于2月15日至19日进行。考生查知成绩后,距离面试只有一个月,且恰逢过年,如何用好寒假至关重要。
北京公务员考试在题型、题量上趋于稳定,面试也是如此。王若锦提醒,申论的提出对策题与面试的部分题目类似。考生备考时,可找些往年面试题和申论题进行练习。提出对策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角色意识,提出对策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等,结合给定材料,迅速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权衡,根据问题、原因等提出对策。对于对策不明显的情况,考生还要联系生活体验,给出合理的答案,切忌提出假、大、空的对策。同时,考生还要注意语言精练,用最少的字数将核心要点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