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上周六举行 从教先过素质关

发布时间:2016-11-13 期号:

本报记者 蔡文玲 文并摄

  “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那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这样做不对,但在课堂上仍会有老师这样做,该怎么办?”在上周六结束的教师资格笔试中,关于教师教育行为和综合素质的一系列题目引起考生的讨论。

  本次考试在全市18个考点举行,3万余名考生参加。12时30分,参加科目二考试的考生入场。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考点,两名安检人员手持安检仪站在楼内入口处。考生排成两排等待入场,人数虽多却秩序井然,检查虽细却没有浪费时间。考生20人一组入场安检。“您好,请关闭手机。”安检员一边提醒考生,一边熟练地用安检仪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仔细检查,动作快速精准。“滴滴滴……”东侧的安检员处发出响声,一名考生配合地交出手机。随着考试铃声响起,考场内外逐渐安静下来。

  15时,考试结束,考生陆续走出考场。考试题目成了不少考生讨论的主题。由于是小学教师资格考场,讨论主要围绕教师综合素质和师德标准。

  “‘坏孩子’榜那道题,你觉得对学生会造成什么伤害?”“这样做不对,但到了课堂上仍会有老师这么做,怎么办?”“如果我当了老师,就不会给孩子分好坏,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两名考生边走边聊。

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讨论一直在进行。大四考生刘雨萌说:“在一道题目中,班主任说学生数学学习吃力,物理、化学一定学不好,不能把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发生过。我坚信任何人都有优点和长处。教师资格考试也是给我们打预防针,要摆正心态。不管以后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当老师就要先过素质关,用正确的心态看待这个职业。”虽然只是大四学生,但刘雨萌认为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