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理性就业下热度不减

发布时间:2016-10-31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48.63万人通过审核,相比前两年有所升温,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依旧。虽然报名人数高于去年,但竞争比例仍低于2014年和2015年。可见,随着公务员职位设置越来越科学,职位描述越来越详细,在公务员报考热度不减的情况下,考生就业选择也日趋理性。

 

每年百万人确认参加考试

  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考计划招录2.1万人,149万人通过审查,111.7万人确认参加笔试;2014年计划招录1.9万余人,152万人通过审查,111.9万人确认考试;2015年计划招录近2.2万人,141万人通过审查,105万人确认考试;2016年计划招录近2.7万人,139.5万人通过审查,93万人确认考试。每年通过审核后,都有40万左右考生未缴费弃考。实际考试人数维持在90万至112万之间。

  2013年实际竞争比为53:1,2014年为57:1,2015年为47:1,2016年为33:1。33∶1的竞争比,让2016年国考成为考生口中“最好考的一年”。中公教育有关专家表示,2017年,这一数据可能稍有上升,但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竞争比例不会高过2015年和2014年,竞争压力波动不大。

  考生在报考公务员时,往往会参照上一年报考数据。由于2016年公务员考试成为“最好考的一年”,竞争比33∶1创历史新低。因此,在招考人数相同的情况下,2017年通过审核人数略高于2016年在情理之中。

 

报考热度不减,但跟风报名减少

  虽然2017年的招考人数在上升,但与2014年相比仍有所下降。原因主要是当前职位的设置愈加合理,考生对公务员职业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跟风报名的情况虽仍存在,但在减少。

  中公教育专家卢静斐表示,研究近5年国考报名数据,可以发现国考热度不减,但考生报考更趋理性。

  从报考情况看,考生报名日趋理性,报考比例虽有小幅上升,但远低于2014年。近两年,公务员招考职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对招考职位的描述具体,资格条件描述详细,减少了考生的盲目选择。媒体对公务员职业分析报道的增多,也使考生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深入、更直接的了解,跟风报名情况减少。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考生尤其是普通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进入党政机关的途径。人们将公务员考试比喻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它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得到考生的认可,也使得大学毕业生愿意报名尝试,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报名热度仍将持续。

 

考生报考心态轻松,两手准备

  随着近年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过去“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日子已不复存在,很多政策的发布正逐步打破铁饭碗,福利待遇也在进一步规范。随着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加强,大众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务员要踏下心来干实事。这种情况下,很多考生对报考公务员心态轻松。

随着职位更多面向基层,公务员也趋于平凡,不少考生把公务员当成一份稳定的职业。当然,公务员职业的价值和社会认可度仍然较高,颇受考生欢迎,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更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更加关注应届毕业生的去向。

  中央财经大学大四学生顾英明和同宿舍的2位同学一起,刚刚报考了国家公务员。对于能否考上,他们的心态很平和。“我们肯定尽力准备,个人比较倾向于当公务员,一是稳定,二是可以做很多有价值的事。当然,我们还会参加校招。去银行和企业虽然累,但工资更高,所以也不是非当公务员不可。”

  在每年的百万考生中,像这样的“90后”考生越来越多。在公务员考试大军中,他们理性选择,努力备考,但在择业之路上心态轻松,两手准备。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