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咋复习?过来人说—— 重基础 钻试题 掌技能

发布时间:2016-09-26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11月5日举行。考前这段时间,考生要如何备考?侧重点在哪里?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刚通过考试的考生。他们建议,从基础知识着手,钻研往年试题,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方能顺利通过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研二学生薄欣:钻研往年试题,熟悉重点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往年试题最能反映考查重点和思路,也是很多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的重点内容基本固定,每年考点变化也不大,通过往年试题能了解考查思路和题目常见的“陷阱”。考生做往年试题能清晰看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那么,往年试题该怎么做呢?做往年试题不能光看不动笔。试题要像书一样,反复看、反复做,才能熟悉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考生不要一边做一边看答案,要全部做完后再对答案。对于做错的题,要找出错误原因和题目的考点,并延伸考点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对做对的题,要分析是真正掌握了知识点还是“蒙”对的。考生第二遍做题时,对于试题的分析和总结要细致,力争熟悉每道题的原理和易错点。第三遍放在全部复习结束后考试前一周,考生如果还会做错,就要对相关的薄弱点重点复习。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某校生物教师曹明辉:认同教育心理,转换角色

  对于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内容相对简单,但《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中的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尤其是对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考生来说更是如此。比如中学生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都有些难度。对这部分内容,考生要从根本上认同学生心理发展和现在的教育理念,除了记忆知识点,还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换。

  在复习时,心理学部分内容要以书为主,因为考试时题目内容很细,知识点也比较分散。考生可先看一遍书,梳理整体框架,再做练习题。心理学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试题会从教学案例出发,考查教育理论、观念和基本教学能力。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学科知识,还要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考生要把自己当作一名教师,来学习、掌握这些专业知识。

 

建华实验学校数学教师、博士闫丽:提高教学技能,增加实践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初高中知识都不在话下。学科知识考查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包括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对非师范生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同时也是考试的难点,即使通过考试,也可能掌握得比较浅。若要掌握教学技能,考生就要增加实践经验,这样在考场上也会得心应手。

  在学科知识与能力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调动课堂气氛、发挥学生能动性等题目。这些对新教师是必备的知识,需要一些实际教学的积累。这部分内容,考生即使报辅导班,也不会学到。所以,考生可扩展阅读一些课堂设计的书籍,多增加相关练习。考生也可和同学互相演练,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案设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评价等方面多角度提问。复习时,考生对于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都要熟悉,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要建立基本的框架,熟记于心,不能流于表面,要吃透课程标准,并能指导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