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四五月是证书考试集中举行的月份,很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为各种证书考试忙碌。有关专家建议,考证不可盲从,毕业生要结合专业、兴趣和未来发展,三思而后行。
不敷衍,专业相关证书专而精
在资格证书考试中,无论是准入类证书还是水平类证书,考生的选择如果与自己大学专业相关,可先考取这类证书,求职时会有帮助。如司法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护士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编辑资格考试等。对于这类考试,有专业基础的考生要认真对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就业办主任姜蓓蓓表示,与专业高度相关的证书,考生切不可敷衍。比如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如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起点也会高些。相反,如果没有法律职业资格证,就既不能报考相关专业的公务员,也不能进律师事务所,会陷入两难境地。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要先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这也是会计行业的入门证,如果想在行业里走得更远,可以在大四集中精力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取得本专业的入门证书或认可度高的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可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求职加分。
不盲从,选证书考虑职业方向
很多证书对大学在校生报名不设置门槛,大家互相影响,容易盲目报考。姜蓓蓓提醒,考生报考证书要考虑求职方向,选择行业领域内或用人单位认可度高的证书考。
报考前,考生可结合未来就业的行业和目标公司考证。有人毕业后想去微软,就可以先考取微软公司的部分认证,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想去银行工作,可以考取银行资格证书。考取有针对性的证书,能增加用人单位对考生专业能力的信任度。
相反,盲目报考多个证书,会分散考生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影响本专业的学习。毕业季中,用人单位在筛选简历时,看到简历上五花八门的证书,往往会认为应聘者专业知识不扎实,对待工作不专心,从而影响求职。
拟定未来求职方向后,考生可以把行业内的证书按照认可度或者考试难度排序,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证书来考。比如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既想考公务员,又想考教师资格证,就要规划好自己的考试时间,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不掉队,证书和能力并举
证书,对考生来说,是敲开用人单位大门的“敲门砖”,但真正能否“进门”,还要看考生的能力是否与证书匹配。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员工潘丽娜先后考取了注册会计师和特许公认会计师两个证书。她说,考下注会证,或者考过几个科目,用人单位都会优先考虑,但在面试时,专业能力也不能含糊。入职后,能力和证书兼具,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
姜蓓蓓说,在毕业季,经常有学生握有同样的成绩、同样的证书,却没能进入同样好的单位。所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与证书同样重要。考证时,考生不能死记硬背以考过为目标,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现在很多大四学生都在考教师资格证,但当教师除了证书,还要具备一些基本能力。比如,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等。此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板书都是一名好老师必备的能力。
所以,考生在考取证书的同时,不能忘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证书和能力一起敲开未来职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