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公务员面试考场上几分钟的发挥,需要考生前期的积累。但如何积累,很多考生缺乏相应的方法和技巧。针对面试过程中需要积累哪些内容,记者采访了华图教育师资教研部有关教师。
语言和典型事迹要积累
任何一道面试题目,都需要用语言去展示考生的思路,衬托考生的文化底蕴,用典型事迹呈现考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而这些需要考生一点一滴积累。一些经典的内容出现在考试答题中,会引起考官的注意,增加面试分数。
在考前,华图教育专家乔海波建议考生多翻阅新闻热点、关注时事政治、背诵名言警句,来充实答题内容。对于名言,可以是古诗词,也可以是领导人讲话;对于典型事迹,可以是正面人物,如胡佩兰、格桑德吉等,也可以是负面典型。一些内容可以在感动中国人物、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警察等中寻找。内容不限于工作,可以是有关梦想、团队协作、注重细节等方面。这些内容会为考生的答题增加亮点。
社会热点评论要积累
新闻时时刻刻都有。考生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视新闻媒体、网络传播渠道等方式,了解一些国家、社会或者身边的事情,并尝试用自己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结合新闻评论审视自己的分析是否深入。
在听新闻、看新闻的过程中,考生要刻意分析新闻播报者阐述的思路和语言,以便用在考场上答题。考生可以通过对比自己的阐述和新闻角度的不同,完善自己的回答,多试几次,就可以对社会热点积累更多的看法。只有多加练习,才能让答题思路缜密、语言丰富。
乔海波建议,考生可将积累的社会热点评论,在临睡前和起床前各回忆一遍,如果出现没记住或者记忆较模糊的地方,要立刻翻阅,这样记忆效果非常显著。长期积极练习,不但有助于考生记住,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还能让考生借此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从而不断弥补不断提高。
考生还可以分析自己看到的社会现象会以什么方式呈现,自己设计面试题目,自己回答;学到的经典语言,能用在什么地方,并试着去复述。经常从多个角度自问自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语言表达习惯要积累
在面试备考过程中,考生要记忆大量的知识,包括语言、典型事迹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这就需要考生多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习惯,从而事半功倍。
学习语言有“语感”一说,考生面试也需要“语感”,即临场组织语言的能力。通顺、流畅地答好面试题目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练习。在平时,考生要多说话,多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在公众场合发言,保持良好的语言状态,才能临危不惧,超常发挥。考试前一天,考生可通过复述新闻节目,精炼语言、模拟考试状态,训练语感。
考生也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周围的小伙伴,但要避免鹦鹉学舌地背诵。这就要求考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将知识有条理地分享给小伙伴,这样既可练习逻辑表达能力,又可练习语感。当考生能出口成“章”,当表达成为一种习惯时,考试也就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