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笔试上周末结束 从PM2.5考到“中国范儿”

发布时间:2015-12-07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2016年国家公务员笔试,139.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93万人参加考试。46万考生缺考,和往年大体持平。但相对于今年的招考人数,最终33∶1的竞争比,让此次国考成为考生口中“最好考的一年”。不少考生认为,“PM2.5,PM10,‘中国范儿’……只有想不到,没有考不到。竞争比只是一个数字,想要上线其实很难。”

行测:雾霾天考PM2.5

  11月29日8时30分,北京笼罩在雾霾中。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考点,很多考生不到8时就赶到校外,边等待入场边复习行测。一名考生表示,行测题目无所不包,很多题目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这也是国考不好考的一个因素。而PM2.5这类常识在考题中的出现,则让不少考生感慨,虽然公考难度不大,却对考生的基本素质和平时积累要求较高。

“有一道题是关于PM2.5和PM10的,要求作为城市决策者,选择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好像去年也考了环境保护方面的题目。公务员笔试题出新不意外,只要关系社会民生,就是当年热点,就会涉及。”药学专业考生段女士说。第二次考公务员的她认为考题整体难度不大,但有些题需要时间考虑。她有约20道题没答。

  “时政、国情、法律、经济、环境保护、元素、离子、中外历史、图形、排列组合、耗电功率、行程等问题都有涉及。”说起考题,考生杨威如数家珍,“太多了,说不过来。感觉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都有。”作为应届生,虽然是第一次考公务员,但杨威把这次考试作为练兵以增加应考经验。考虑到考试难度和竞争,杨威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北京公务员笔试上。“其实竞争比多少并不重要,一般只要上线,即使所报的岗位招满了,还可以申请调剂。我认为,考公务员其实是和自己的一场较量。”

申论:“中国范儿”引热议

  11月29日17时,申论考试结束时天色已暗。结束了三小时的奋笔疾书,走出考场的考生难掩兴奋,或三三两两讨论,或打电话和朋友交流。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范儿”、“中国元素”、“中国符号”这类让人自豪的词汇。

  有考生表示,申论材料以《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开篇,题目新颖,也是经常讨论的话题。通过网友热评引出“中国范儿”,增强了大家对“大国意识”的自豪感,同时针对屡被曝光的国人不文明行为,与两会热议主题密切相关,引发大家对“国民素质”的关注。无论什么专业出身,考生都能对这个话题发表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读研的刘姓考生说,“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这道题其实不难。答题时,她主要抓住文明观念、文明公民、文明形象、文明教育这几个要点。“不学礼,无以立”。作文时,她联系了国民素质,“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民族形象也会受到影响。将这句话作为中心议题展开就行了。”

专家点评:关注时政会有收获

  2016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行测科目仍分为省级以上、地市以下两套试卷,总体上考查点比较常规且全面。题目阅读量相对减少,让考生费神的长段落较少,整体难度不大。从题型看,言语题和过去两年的考试难度基本持平,80%是中等难度题目,依然由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部分构成。

  对于申论考试,中公教育有关辅导专家分析,往年国考申论主题有一个鲜明规律:与中央政策要求相呼应,深刻反映高度聚焦的社会热点。近几年副省级考试主题的角度都较新颖、深刻,多为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反思。例如2013年是对文化发展的反思;2014年关注心理健康,倡导慢生活,是对生活质量和幸福进行反思;2015年关注科技与人性,是对科技的反思。而2016年聚焦“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紧跟政策和响应两会关注热点,同样引发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经济力量的强大,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长久延续。

  所以,考生备考时关注时政,多关注各大政府会议,就会有所收获。考生更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解和分析能力,能结合政策理论对社会热点有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阅读和概括能力为申论能力之本。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