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历时2天的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上周日结束。全国共77.7万余名考生报名,累计参考204万余科次。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17万,再创历史新高。
资历尚浅,证书是能力的证明
相比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资格,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含金量自不用说。对于大部分资历和学历都不足的考生来说,考证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拿到证书起码能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含量。
10月18日12时,考生邓女士坐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前的长凳上看书。虽然学的是会计,且一直在公司做应收会计,邓女士却认为自己的财务知识不扎实,资历也较浅。今年她报考了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三科注会考试。考注会,她做好了长期学习的准备。
眼下,邓女士更看重考试的过程,一来可以督促自己学习,二来可以拓宽就业面。在资历稍浅时,证书是有力的能力证明。
跨专业考试,证书是面试机会
在注会考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没有学过财务知识,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却把会计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些考生的意志异常坚定,因为他们知道,拿下注会证书,就会得到面试机会。
考生徐明玉就凭借注会考试2科合格证,成功入职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徐明玉2010年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在一所学校做教务管理。受家人的影响和兴趣的驱使,她萌生了转行的念头。第一次考试,她报考了税法、战略和经济法,分别以68分和72分通过经济法和战略考试。凭借这2科成绩和努力的学习态度,徐明玉得到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岗位的面试机会。
今年,徐明玉报考了4科,主抓会计和税法。这么做,是因为她觉得上次的税法考试是由于准备不充分才失利的。但她发现考过一次,对后续的复习很有帮助。徐明玉说,每考过一科,她就更加自信,这也是在注会考试路上的意外收获。她希望通过注会考试,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飞跃。
学科交叉,考试与学业互助
一些交叉学科专业的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足而报考了注会考试,希望在考证的同时促进学业。
北京大学研一学生王川东和同学今年是第一次考注会。他就读的金融信息服务专业是金融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专业课偏金融,就业面广。王川东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会计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没学过专业知识,加上复习时间有限,考试难度不小。
王川东说,同学中有很多人和他一样,会计基础知识不足,研究生的课程学起来有难度。所以大家报了注会考试,考证过程对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也有帮助。大家用这种方式督促自己学习,还用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
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秦女士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即使毕业时间不长,薪酬福利也会比同龄人高。有的毕业生进入事务所两三年后,月薪就可过万元。行业前景好、薪酬福利高也是注会考试逐年升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