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之财务成本管理: 细致入微的“理科”

发布时间:2015-09-21 期号:

  众所周知,就注会考试而言,财务成本管理是最大的拦路虎,尤其在专业阶段。某省注协公布的2014年专业阶段各科通过率中,财管列倒数第一。就笔者的考试经历而言,尽管财管分数接近90分,但考得却最累。下面我从自身的考试经验中,总结财管的核心内容。

  专业阶段的财务成本管理,考的是细致入微的“理科”。财务成本管理之所以令专业阶段考生头疼,关键就在于它是一门“理科”。虽然会计和税法都会有一些计算,但计算一般比较直观。相对来说,财管中系统性的计算较多,计算量较大,同时加上采用机考,确实会给考生带来一些不适应的感觉,这是客观上提高财管科目难度的一个基本背景。

  但财管的低通过率,除了计算量较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细致入微”。注会考试的财管科目,其范围事实上比狭义上的财务管理学更大,成本会计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部分不仅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还涉及资本结构、投资分析、筹资融资方式,甚至还包括简单的期权理论及应用。广阔的知识体系、全面的考查,会让人的大脑在短时间内面临巨大挑战。在笔者经历的考试中,财管科目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

  财管考查的细致化,也会给考生带来得分的困难。举例来说,完整地填列一份财务报表及指标分析,可能涉及40个空,但这40个空中可能只有10个空属于得分点,这10个空与其余30个空有密切联系,却又不那么容易求得。这种可能情况的存在,对考生来说是个巨大考验。细致的考察和给分点分布,也可能是出现大量考生财管科目得分不及预期的重要原因。

  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在财管科目的学习中系统全面掌握知识。侥幸心理是CPA任何一门科目准备过程中都要不得的,对财管尤甚。当然,无论考查多么细致,总有重点和非重点。接下来,我就把专业阶段财管部分涉及计算的重要考点梳理一下。

  关键财务比率分析和杜邦分析体系

这是任何一个学习财务管理考生的基础课,也是入门课。前提条件是,考生要扎实掌握三张主要财务报表的结构和基本构成,尤其对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要有清晰的认识。要知道每一个主要财务比率指标的含义和算法,切记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本部分最大的计算是经典的杜邦分析体系,考生要会使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公司权益净利率偏低或较高的主要原因。

  管理用财务报表

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内容,但很重要,也很有意义,在后面的学习中也会再次遇到。核心内容在于掌握经营性资产负债与金融性资产负债的区别。掌握了这点的基本思想,经营性损益与金融性损益,以及现金流量表的重构也就容易理解了。

  资本成本的计算和企业估值

对于金融专业考生,这一块是比较熟悉的内容。笔者曾有一段时间在国内某大型券商的策略研究部门学习工作,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可见这一部分内容的应用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考生掌握的核心在于“全面”,注意区分不同的资本成本,全面掌握计算各类资本成本的方法以及估值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缺陷也会是重要的考点。

  项目评估,以及其中期权思想的应用

项目评估其实是企业估值理论的自然延伸,NPV法是核心,但也要注意不要忘记掌握其他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缺陷。相较于企业估值,项目评估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更难,因为项目评估可以和期权思想有机结合,在学习时,考生要领会相关例题,注意不同情境之间的区别,做个对比整理,并能把每种情形的解题过程口述出来。

  成本会计,核心是产品成本的分配与核算

这一块,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难度较大,十分重要。对这个类型的例题,尤其是往年试题,考生要系统整理,真正领会。

 

  这些方面内容基本也是往年财管考试的综合性大题的主体。考生可梳理近五年的财管试题,把同一主题下不同考查环境的题型做系统的对比整理,注意异同点,并且能口述具体的解决步骤和思想。作为一门“理科”,财管的计算通常是程式化的。拿下上述几块内容为基础的大题,也就拿下了财管的核心。

(注会考生 周强龙)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