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综合考试中的“黑天鹅”效应

发布时间:2015-08-19 期号:

  笔者于2014年顺利通过注会综合阶段考试,结束了前后四年的奋战。综合阶段不是难度最大的考试,但其知识点考查范围却最令人紧张。我们总是倾向于寻找那些必考和重点考查的内容,以求复习过程尽可能高效。但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带来意外的“黑天鹅”效应。

  

综合难在考查面宽泛

  其实就难度而言,综合阶段的难度总体低于专业阶段,几乎各科都是如此。综合阶段强调的是依托案例型试题,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扎实程度和综合应用与表达能力,而非追求个别题目。最突出的代表莫过于财务成本管理,在专业阶段中,财管可能是最令人头痛的科目。但在综合阶段中,财管考查点侧重于价值评估、资本成本等,一般会有大量计算。

  综合阶段的特点,即“综合”,这也是其真正的难点。综合阶段大纲要求,范围较专业阶段6科的总和有所缩小,但对于考生而言,在较短的时间里将已经碎片化的6科知识点重新组合起来,仍然是巨大的挑战。100分的分值会导致各科题目的分值分配有限,部分经典考点不断重现。对考生而言,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抓大放小,可能是更有吸引力的选择。但不要忘了,大纲从未规定哪些知识点是冷门,哪些是热门,宽泛的考查范围,为“黑天鹅”的出现留下了空间。

  

什么是“黑天鹅”?

  在去年参加综合阶段考试前,我专门阅读和研究了往年的综合阶段考题,仔细分析2010-2013年的考题,发现大部分题目和考点都保持基本稳定,但在考场上,一些题目却在意料之外。

  2014年综合考试的题目,风格似乎有些变了。也就是“黑天鹅”出现了。首先是税法,我们知道,税法中增值税和所得税一直是重点,也是篇幅最大的章节。增值税和营业税消费税等的综合、企业所得税中税前抵扣规定、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等的纳税要求,都是往年必考点。但在去年的综合中,这些考点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增值税“免抵退”和所得税境外缴纳境内抵免的内容,仅此两题。这两项内容都是在对应章节相对靠后的位置,尤其是前者,在专业阶段就被考生视为畏途。在专业阶段,如果放弃这些,对通过考试影响可能不大,但综合阶段中它们就可能成为一个科目内容的全部,这种风险,与“黑天鹅”无异。

  去年另一个类似的情况是经济法部分。经济法中最重要的是证券法与公司法,往年通常考查的上市和增发要求的内容在去年考试中涉及无几,但对要约收购豁免申请的条件、可转债的上市条件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如审计委员会组成要求)却青睐有加。如果考生在备考中对这些小的知识点涉及不足,就会导致公司法部分的大量失分。

  

怎样应对“黑天鹅”?

  类似上述科目,复习时记忆内容很多,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在少数,但这种考查方式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复习效果,而且会在考试中给考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时候,考生明明把握了许多知识点,却很难得到综合阶段中相应科目的分数,还会因此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就是“黑天鹅”的威力所在。

  可见,“黑天鹅”其实是针对考生抓大放小和遵循规律的复习思维的一种博弈行为,其考查内容并未超纲,但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考生高度重视。

  同样,我们也能发现这些“黑天鹅”的共同特点,一是多出现在知识点记忆要求更好的科目,二是仍然从属于原科目的重点章节。如税法中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经济法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因此,考生在针对全科的复习中,仍要主次有别,对于其中的重点章节要加倍用心,务求不留死角,特别是对于专业阶段备考时曾经战略放弃的一些知识点,这次决定“放弃”前务必要慎之又慎。

 

(注会考生 周强龙)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