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们这样备战司考

发布时间:2015-08-0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法律职业资格证对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是步入司法行业的第一道大门。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要为司法考试而努力。经过四年的积累和最终的冲刺,不少人获得了通向司法界的这张“通行证”。每一本证书的背后,都有一段让人难忘的日子。

 

法大BBS,分享的是一份情

  清晨,走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匆匆赶往自习室的学生。这个暑假,对于政法大学即将升入大四的学生来说,是紧张又忙碌的。看着这些学弟学妹紧张地准备司法考试,王欣然仿佛又回到去年那个难忘的暑假。

  同时拿到法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学位,比法学专业同学多学100多个学分,学习对王欣然来说不算难事。但在通过司法考试这件事上,她却要感谢无私分享的师兄师姐。

  在法大的BBS上,上一届学生经常会上传自己认为好的司法考试复习材料和录音,并总结学习经验。复习之初,王欣然把买来的教材放在一边,先听一位师姐上传的专业老师的录音,从刑法到民法,再到商法、“三国法”,整整一个月,她都用来听几个实体法讲课录音了,不懂的地方退回去重听,听了一遍又一遍。到8月时,王欣然已经掌握了这几门法律的重点,题目也做得差不多了,才开始看教材,复习程序法。考试前的半个多月她用来做往年试题,并进行最后的查缺补漏。跟许多考生不一样,王欣然选择一段时间攻克一个科目,最终拿下司法考试。

  想起那个暑假,王欣然觉得很幸福,整个法大的校园里弥漫的是同学情,回想起来仍然甜蜜。

 

“磨耳朵”,磨出法律梦

  “学法律的人,法律资格证的重要性,就像读大学要拿到毕业证一样。选择这个专业,就注定要经历这个考验。”蔡章说,这本证书对于他来说,既是能力的证明,也是一种荣誉。

  法律资格证的重要,蔡章刚开始的体会并不深刻。读本科时,他是系学生会主席,每天忙于各种活动,对未来的职业没有太多规划,更没想过参加司法考试。直到获悉了一位师兄因为没有法律职业资格证而与公务员失之交臂的经历,他才意识到司法考试的重要性。大三下学期,他辞去学生会工作,全身心投入司考备考中。

  蔡章说,参加司法考试,10个人有10种复习方法,哪种适合自己需要好好研究,找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谈起自己的复习经历,蔡章用“磨”来形容。他的“磨”,是来自听录音,一遍又一遍地听,磨练自己的耳朵,整整用了半年。“第一遍,熟悉脉络,了解重难点;第二遍,细听,掌握知识内容,边听边做笔记;第三遍,加速听,记忆加复习;第四遍,3倍速度听,贯穿知识,回忆笔记的内容。”蔡章说,这种复习方法不仅帮自己通过了司法考试,还在研究生考试中对他助有一臂之力。直到现在,电视里说起某条法律,蔡章的脑海里会条件反射地出现老师讲课时的内容,以及这一法条的案例和注意点。蔡章说,他的法律梦是“磨耳朵”磨出来的。

 

备司考,室友拧成一股绳

  司法考试,是一场耐力和毅力的考验。去年暑假,在西南政法大学的一间宿舍里,黄建玲和室友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让备考变得不再单调、沉闷。

  大三暑假,黄建玲和室友都留在学校,一起准备司法考试。她们每天往返于宿舍、自习室和食堂,三点一线,早晨8点到晚上9点,天天如此。

  “那个暑假,我们宿舍满满的都是正能量,那段时间也是大学四年里最难忘的时光。4个人拧成一股绳,劲儿也往一处使。”黄建玲说,在宿舍里,大家学习的劲头都很足。谁有好的复习材料或者录音都会分享给大家。自习时,大家各学各的,互不影响,午饭时一起回宿舍,吃饭、聊天。虽然4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但大家约定,每天在熄灯前一小时回宿舍,分享当天的学习成果,或者讨论疑难案例。

  去年8月是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室友小黄却发烧生病了。黄建玲和另外两个姐妹放下书本,轮流照顾她,帮她打饭、打水、买药,陪她一起看电视放松。他们把复习计划推后一周,等小黄身体康复后才继续一起复习。这小小的情节加深了她们的姐妹情。虽然有的室友没通过司考,大家鼓励她在今年暑假继续努力,完成姐妹们的共同心愿。

  如今,黄建玲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签约做法务,同学有的留校读研,有的工作,虽然天各一方,但四年的同学情和一起备战司考时的“战友”情,让她们成了一辈子的姐妹。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