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领到了注会综合阶段合格证书,为8年注会学习之路画上了句号。我从37岁考到45岁,这个过程很艰苦,但跟儿子一起学习,也算苦中带乐。8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我坚信,无论多长时间,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它并不总是烦躁苦闷,要不然怎么能坚持下来超越自己呢?总结注会的两个阶段考试,我觉得专业阶段好像大学老师在讲课,注重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把握;综合阶段就是将专业阶段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也就是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很多人说,注会考试难。但我觉得,注会并不是难,而是“长”。因为科目多,包含两个考试阶段。所以,能通过注会考试的人,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也会具备坚韧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这也是一名会计师的必备条件。
在考注会的过程中,我经历了笔试到机考的改革,要一下适应是很难的。为此,我参加了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网的模考班,以增加身临其境的感觉。机考重在练兵,大龄考生尤其要多练习。机考练习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增加临场的适应性,感受考试的真实环境。考生无论是考专业阶段还是综合阶段,都要多实战演练。只有在真实环境中模拟作答,才能找到答题感觉。考生如果平时主要是对着书本学习,在考试前半个月,一定要增加实际演练,以适应机考环境。
对很多大龄考生来说,除了机考,英语也是一个“关卡”。我是在考前4个月开始复习英语的。虽然大学时英语学得很扎实,但刚开始学专业术语时仍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慢慢就入门了,甚至有时还觉得挺有意思。综合阶段案例比较多,我的方法是把英语融入真实的案例中,多学习用英语写工作邮件、用英语翻译专业案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对实际工作也有帮助。
已经或即将参加注会考试的考生,要系统地学习注会知识,科目选择和每科复习计划都要形成系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形成系统后,关键就是坚持了。几乎每名注会考生都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协调好这个关系就会实现双赢。像很多妈妈级考生一样,我一边复习一边辅导孩子学习。每天晚饭后,我都在书桌前和孩子一起学习,家庭学习氛围浓厚,慢慢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这一点我感触颇深,孩子和我同时进步,而且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注会考生 康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