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蔡文玲) 12月13日,北京市公务员招录公共科目笔试举行。4.3万考生在全市73个考点参加考试。试题从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到科技发展,在立足国情、社情基础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了“北京特色”。
当天8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前,已经有考生在等候。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他们既盼望又有些担心。考场外,几乎每名考生手里都拿着复习资料,候考的氛围让人感到一丝温暖,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散发着正能量。
一名陪考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小凯是北京科技大学2015届毕业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小凯立志要当公务员。对于48人报考、只招收16人的城管职位,小凯志在必得。为此,他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自习室,拿出了高考时的复习劲头。
11时,行测考试结束,小凯一走出考场就感慨道:“APEC期间刚做完志愿者,考试题里就出现了。”他说,复习时就知道公务员考试题量大、知识面广,这回走进考场切身感受了一下,还真是如此。题量确实很大,但其中有很多与北京市情和城市发展有关的题目,基本涵盖了北京市一年中的重大时事。因为准备充分,京津冀一体化、APEC等考题都让他感觉亲切。
对行测题目,华图教育有关辅导老师表示,考试模块与2014年的基本一致,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北京公务员笔试比国家公务员笔试更具体、详细。这次考题结合国情、社情考查社会民生问题,比如重要成就、政治制度、经济问题及解决措施、文化氛围、文化传统、国家重要会议中传达出的精神等。同时题目仍侧重京情,即北京市的人文、历史、发展情况,比如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等题目。
下午的申论考试,很多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赵敏说,在参加考试前,她特地做了一套国家公务员笔试申论题,没想到两次考试申论题目都围绕科技做文章。虽然角度不同,但做过国考题对做京考题帮助很大。
此次京考申论考试考查的主题是“科学素养”。中公教育辅导老师迟鹏程认为,命题仍结合了北京实际。北京拥有全国众多重点高校,有全国最好的科学技术园——中关村。这都表明,命题并不是随意跟风国考。
迟鹏程说,京考向来以“创新”与“灵活”著称。此次京考更加注重向考查考生基础能力的方向转变。毕竟公务员要具备相应能力才能胜任。所以,京考依旧是立足北京实情、考查考生基本能力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