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2015年国考报名今天拉开帷幕。报名开始的前两三天是考生选职位的关键期。如何看简章、选职位是最重要的任务。有关专家表示,考生报名前三天可以针对简章对比自身情况,先选择好2至4个适合自己的职位。
看自身兴趣和专业,做好调研
报名持续10天,但报考职位表昨天才公布。因此,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往年常有考生“为了考公务员而考公务员”,往往忽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实际上,公务员职位经常是要从事五年甚至更久的一份工作,对工作有热情和兴趣最重要。
华图教育辅导教师苏海伦建议,考生在报考之前要想清楚几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对公务员了解多少?兴趣点在哪里?考生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求职意向,对于意向职位做详细了解,看看自己是否感兴趣,对于公务员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氛围也要做调研;同时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之前是否有过相关工作经历。
筛选出自己可以报考的职位之后,考生要考虑想报考的意愿职位都有哪些。可通过主观意愿来搜索,比如部门、职位、人数、层级、类别、专业考试、面试比例、工作地点、职业声望、薪酬待遇、考试难度、发展空间等,这些都有助于缩小意愿职位的范围。
在报考前,考生还可准备一份简历,将学习和工作经历依次列出,内容要真实具体。在填报时更要认真核对,信息要准确真实,不要出现错别字。
看职位信息要求,提高匹配度
已入职公务员的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周建辉表示,公务员考试成绩很重要,但报考技巧一样重要。他提醒考生,除了招录简章上的基本要求外,招录职位一般会有特殊要求,如学历、专业、英语等级、政治面貌等,有的职位还对性别、工作经历等有要求。考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尽量选择跟自己最匹配的职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竞争。此外,考生还要查看职位表中的限制条件,包括“其他条件”和“备注”里的文字说明,因为有些职位会存在一些隐性要求,如更倾向于某个专业、共产党员或者男生等。
苏海伦建议考生,可使用电子表格的筛选方法。借助这样的工具,可以方便地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位,节约时间和精力。
在筛选职位时,考生可先按照专业筛选。如果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目录中找不到自己所学专业属于哪一大类,无法确定可以报考哪些职位或专业相近、相关的职位,不能轻易认为可以报考,最好向招录单位或公务员主管部门咨询,以减少审核不通过带来的风险。
在锁定专业之后,考生也可通过学历学位、政治面貌要求、工作年限来继续找出可以报考的职位。对于职位所列出的一些条件限制,不能忽略,要认真研读。
看每天报名人数,错开高峰
在确定心仪职位之后,考生接下来就要等待、观察、审时度势,选择有利的报考时机。苏海伦建议,考生在填报职位时,尽量选择报名时间中间偏后一点的时段。如果报名超前,报考信息了解不全面且一旦审核通过,没有更改的机会;报名时间太靠后,一旦审核不通过就会导致报名不成功。
选择中间时段报名,考生既全面了解了报考信息,又能预留出时间做调整。同时,为了减少审核不通过带来的风险,考生在筛选职位时要准备2至4个职位备选。一旦职位审核不通过,考生可选择备选职位再次报考,而无需花时间和精力重新筛选。另外,如果某个职位报考人数过多,竞争激烈,也可随时调整,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
从以往的报考情况看,不少考生等到最后才报名。但考生要注意,如果出现资格审查不通过或照片格式不符合要求等情况,会因网报已结束而无法补救,导致报名不成功,错过本次公考。
因此,在准确分析和定位自己的报考职位后,考生要尽早坚定信心完成报名,把更多时间用在复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