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笔试的申论科目让不少考生头疼。无论考什么,申论永远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在这个暑假,考生首先要透彻研究七个热点话题,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
关键词一: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底线思维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地做决定或担风险。有时可能苦苦思索很长时间仍然无法得出结论或采取行动。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是由于害怕跨入未知领域带来的后果而引起的。
关键词二: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费用的支出是否涉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为社会普遍关注。
关键词三:规范公权力
公权力是为维护和增进公益而设的权力。公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
关键词四:科学管理与城市建设
城镇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的基本手段。城市规划的制定、管理、监督等涉及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也关系着社会各行业、部门和百姓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五: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关键词七: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即通过网络工具,运用网络技术参政及处理政务。“微博问政”现象现已成为热门议题。但如果仅靠电脑键盘功夫和电脑前的拍脑袋,浮躁地追逐诸种时尚,而不深入实际听取民意,只能提出类似“给老婆发工资”、“给企业家评职称”、“全面取消网吧”之类的雷人建议。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辅导教师 刘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