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两个月 司考复习分四阶段

发布时间:2014-07-1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离9月20日、21日的司法考试还有两个多月。针对如何高效利用暑假进行复习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切题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霞。她建议考生把这段复习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一阶段:博观

  这一阶段,考生的复习重点要放在全面了解上,即了解司法考试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司法考试复习资料中,“三大本”不可或缺。但“三大本”编写体例与内容特点限制了考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总结对比、归纳提炼。考生复习时最好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辅导资料。

  在这个阶段,考生要选择一套按照大纲要求编写的基础性资料,再备齐“往年试题”(或者基础性模拟题)和“法律法规汇编”。“往年试题”可以选择按照科目和考点编排的。“法律法规汇编”可以选择较全面的汇编。

  考生要精读一遍教材,以便对教材有整体把握。精读完基础性教材每一章节后,考生可结合“往年试题”了解相对应的司法考试考查情况、出题方式、难易程度,然后结合“法律法规汇编”复习,整体掌握司法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

第二阶段:约取

  经过第一阶段的全面了解后,考生要进入理解阶段。这也是大纲所要求的第二个层面,即在对3000个一级考点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取约1000个考点予以理解。

  在这个阶段,考生要选择对重点、难点深入解读的讲义或辅导书,最好是考点理论解读、往年试题、重要法条“三元一体”的编写体例。这种资料的优势在于考生能省略查法规、翻题目的时间,对某一考点的复习一步到位。考生最好同时把“往年试题”、“法律法规汇编”放在手边,与讲义性资料并用,所用时间要均衡划分。“往年试题”可以继续使用第一阶段的资料,而“法律法规汇编”可选择重点法条解读版。

  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要以精简知识点和考点为主,按照不同部门法规逐一研究,并把法规和例题结合起来,总结重要知识点,也为最后阶段的复习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厚积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考生基本上已经在脑海里搭建起了各科知识点体系。因此,从此阶段开始,考生要进行模拟练习,积累临考经验,把握考试节奏。

  考生进入此阶段,也到了暑假的中后期,最好以精做往年司考试题为主,复习辅导教材或讲义、法规汇编为辅,提高做题速度、解题能力,在时间利用、答题精确度上更上层楼。

  往年试题考生最好选择按卷排版的,或者从司法部网站下载往年司法考试题,按照每卷100题3小时的速度进行模拟练习。每做完一套试题,考生要对照答案(尽量不看解析)翻阅手上的教材或法规,研究自己做错的试题并做相应的笔记,然后再次复习每道试题所考查的考点。

  简而言之,在此阶段,考生要通过做题复习考点,也就是大纲所要求的熟悉运用阶段。

第四阶段:薄发

暑假的最后几天到考试前,考生只需要把前几个阶段记录下来的笔记进行回忆式复习即可,选择重点、难点、新增考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补强与纠正,调整心态,平心静气地把各科目回忆一遍,为考试做最后冲刺。

司法考试备考是一场“持久战”。考生要顺利通过考试,知识点的掌握是核心,但身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考生要不断调整心态,聚集正能量,摒除负能量心态。思想上,考生要认识司法考试的难度、高度、强度,时刻保持恭谨的态度,树立“虚壹而静”的心态,思想专一,做到虚心、专心、静心。

就四个复习阶段而言,前两个阶段要“松中带紧”,即不要用力太猛,精神上可相对轻松些;后两个阶段要“紧中带松”,学好、吃好、睡好,保持身体健康、情绪平稳。

  司法考试是国家选拔符合法律职业要求人才的“门槛”考试,要求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素养及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考生要学会以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能够用法律的思维解决社会矛盾,这才是最终目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