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4月26日,来自大连、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的17名考生相聚北京。他们身上有着同一个光环——2013年12月ACCA考试季单科成绩全国第一名。光环背后是他们的努力付出。记者走近他们,了解背后的故事,探究学习的“秘诀”。
全球第一的“秘诀”——总结
听起来最平常的“总结”却能让一名大二学生获得全球第一,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个传说。然而,当见到这名女生时,记者不得不相信,只要选对方法并为之努力,就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她叫张烨,四川大学ACCA方向班大二学生。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她,在去年12月考试季F6科目中以94分的成绩获得全球第一。而这个科目居然是英国税法。一名中国考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在英国税法课程考试中战胜了全球2万多名考生?
ACCA讲师杨炎鑫介绍,F6上一季考试的通过率是44.8%。通过容易,得高分却非常难。甚至有的老师告诉学生,在不会影响考试通过的情况下,有些复杂的内容可以放弃。张烨在这门没有中文辅导书的课程考试中获得第一,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钻研。
英国税法细节比较多,知识琐碎,初学时不容易记忆,还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张烨的学习方法是化零为整,先注重每一块知识的学习,比如个人所得税或增值税,再相应练习些例题,学完整本书后作出总结。她习惯在纸上画逻辑简图,先画出税法的大致框架、涉及哪些税种、目的是什么,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新闻事实,思考这些税设计合理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以及逻辑上构建的网络,这样会记得更牢。
张烨认为,通过做题,一方面要找出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把握一类题型;另一方面要发现遗漏的知识点、薄弱地方,总结出现的问题。
一本习题册做7遍
现场的17名获奖考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魏靖轩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习题册上。P2课程他获得了全国第一,也是全球前十名的好成绩。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偶然的,也是他给自己转专业的一个最好证明。
在天津财经大学,魏靖轩放弃了高分考上的法学院本科专业,自己联系把专业改成了ACCA方向班。可见,ACCA对他来说魅力不小。
魏靖轩认为自己没有出众的才华,也不是很聪明,所以要通过多练习和总结来提高能力。仅P2的练习册部分,他就做了7遍。其中的每一遍,他都有不同的收获。他最初做题速度比较慢,大概两小时做完一套,然后花两小时看懂答案。他常在一套题上花一上午,争取掌握每个知识点、每个小细节。之后,他做题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达到考试时的速度。
考试时要遵循“1.8分钟一分”的原则。为了准确把握考试时间,魏靖轩严格控制做每道题的速度和时间。一开始他用时较长,但掌握了做题方法和答题要点后,比标准时间快了3至5分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做完7遍题后,他已经把P2课程的内容和知识要点熟记于胸。
魏靖轩说,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性格有关。一件事开始了,他就不喜欢中途放弃,要么不去做,要做就做完。坚持是最宝贵的秘诀。“天津财大国际职业资格教育中心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只有在校期间才能接触到。我要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资源,争取在校期间把ACCA所有课程考完。”他告诉记者。
自学也能拿第一
在很多人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ACCA考生门玥用自己制作的大学生活PPT感动了颁奖典礼现场的师生:两年半考过ACCA所有课程,两次单科全国第一,五门专业课程总分全国第一,还是广东亚运会的志愿者,学生会里也总出现她的身影,每年还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别人是一天24小时,在门玥这儿一天有48小时吗?她是如何分配时间的?
在大一一次偶然的宣讲会上,门玥知道了ACCA。2010年12月,她第一次参加ACCA考试,其中F4考了全国第一。2013年12月考试季,她自学P5课程,并取得了全国第一。
谈起方法,门玥说全靠书,用最高的效率看书。因为不是ACCA专业学生,她与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的方法不太一样。从小到大,她学习时注重看书上的内容,认真读书本,善于总结。看书时,她会用笔标记很多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把书里的内容精简为自己脑海中的讲义。做题只是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总体看一遍书后,她只做了一遍往年试题,然后又针对做题时遇到的问题把书重新复习两遍。她认为,这种学习方式重要的是看书的效率。
门玥说,自己能同时处理很多事,源于高效合理利用时间。她会给自己定一些目标,大的比如完成ACCA考试,小的会具体到某个时间段想完成一件什么事,可能是看一本ACCA书,也可能是组织一些活动,再大一点,就是每学期开始前静下来想想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比如大一时,她计划将来申请留学,就明确了这个学期要把绩点保持在高水平上。也正是通过这些努力,门玥完成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并成功签约中国工商银行。
ACCA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于翔天表示,ACCA在我国大陆地区有4万多名学员,人人都为自己的学业付出了努力。获得ACCA单科第一或全科第一的考生,必然付出了更多辛苦与努力,但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