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2月17日上午9点半,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五层报告厅内排起了长队。在报告厅的西侧,桌子上整齐地摆着一摞摞合格证书。桌子后面发证的老师忙着逐一核对考生的身份证。但无论是忙碌的工作人员还是等待的考生,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因为这是他们分享快乐和成功的时刻。
对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来说,当天领取的A4纸大小的专业阶段合格证书和综合阶段合格证书是他们多年学习的积累,也是他们多年辛苦付出的回报。这张合格证练就出的是知识技能过硬、有毅力和吃苦精神的会计人才。
“为了这张合格证,辛苦了很多年”
走出电梯,高洋径直走向右手边的报告厅。对这间教室,甚至这栋楼,还有北注协培训网的几位老师,他都非常熟悉。每逢周末,他都来这里上课。看着手里的专业阶段合格证书,他高兴地与记者聊起来。
高洋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市内一家银行工作。由于做内控经常需要财务知识,他从2008年开始准备注会考试。2011年,他通过了第一科考试,并用3年时间考过六科,拿到了专业阶段的合格证。谈到考试经验,他认为态度最重要。他说,前3年考试不合格,是因为自己不够重视。后3年他拿出了考研复习的那股拼劲儿。跨专业考试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这样的付出在高洋看来非常值得。他说:“为了这张合格证,我辛苦了很多年。但通过专业阶段六科考试以后,觉得自己在知识储备上有了质的飞跃,工作也更得心应手了。”
“在职学习,合格证来之不易”
每名考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职学习。对所有参加注会考试的考生来说,在职学习是最大的难题,也是取得合格证的最大障碍。对他们来说,合格证来之不易。
在排队领专业阶段合格证的考生中,一个女生拉着旅行箱站在队伍里。她叫黄晓丽,在一家公司从事风险投资方面的工作。记者问起她的旅行箱,她表示,下午要出差,而合格证不能代领,所以就拉着旅行箱过来了。
黄晓丽说,在北京生活,时间成本很大,每天都很忙,还经常要出差。仅有的闲暇时间都被她用来看书了。上下班的路上,午休的时间,她几乎都与书为伴。2009年从四川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黄晓丽换了几份工作,2011年才把参加注会考试提上日程。很多人考注会是为了换更好的工作,但黄晓丽却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充实。3年里,她除了出差几乎没有外出旅游过,最大的快乐也只是在学习之余听音乐放松。在黄晓丽看来,拿到合格证的喜悦足以让她忘却在职学习的辛苦。即使明年取得了综合阶段合格证,她也会继续学习,只为了继续充实自己。
“注册会计师,我真的‘毕业’了”
注册会计师考试除了考试难度大以外,考试战线长也是对考生毅力的考验。通过专业阶段六科考试后,考生还要通过综合阶段的考试,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会计师。合格证是他们毅力的见证。
刚领到综合阶段合格证书的杨靖没来得及细看证书就忙着离开。记者对她的采访只有10分钟,因为她要马上打车回家拿行李出差。杨靖说,自己是妈妈级考生,2011年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后,本想一鼓作气参加综合阶段考试。但2012年,她因为休产假没能参加考试。为了准备2013年的考试,杨靖除了上班、带孩子之外的空闲,都用来学习了。她说,2008年本科毕业参加考试到现在,一转眼已经5年了,这条路走得很不容易。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杨靖来到北京,除了适应新工作外,还要继续参加注会考试。现在,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注册会计师,我真的‘毕业’了!明年我还要考英语测试,给自己的注会考试画上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