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11月17日下午三点,中国书画等级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在位于黄寺大街的西师附小阳光部,60个孩子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有的孩子把考试当成一次画画的快乐经历,有的孩子坚持四年学习从二级一直考到六级,也有的孩子心中有当画家的梦想。在这里,他们发挥想象、放飞梦想,把美好的童真尽情地释放在一张张水彩纸上。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下午一点半,离考试开始还有半小时,小考生们已经在考场里安静地坐好了。呼啸的北风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参加考试的热情。倒是场外的父母纷纷戴起帽子,有的干脆坐进车里聊天。因为少了几分功利,家长们对孩子参加考试表现得很轻松。一位北师大的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学画画是出于兴趣,还没来得及嘱咐他就跑进考场了,考试的兴趣大着呢。
在第1考场,每个考生的桌子上都摆着水彩笔、油画棒。很多水彩笔都有24种颜色,黄色、淡桔色、桔黄色、深黄色……五颜六色的笔整齐排列在笔盒里。考试开始后,老师给每个考生发了一张八开水彩纸,让他们结合平时的色彩记忆,发挥想象,画一幅《插满鲜花的花瓶》,描绘与主题相关的物体、花纹或背景,运用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
在每个孩子的眼里,花瓶不一样,花朵不一样,甚至背景也不一样。一个小男孩儿在领到考试纸后并没有直接在上面画,而是在旁边的报纸上细心地勾画着花瓶的轮廓。与别的考生只画1个花瓶不同,他画了3个。当记者还在纳闷为什么画3个花瓶时,这个小男孩儿慢慢用画笔给出了解释。原来每个花瓶的形状和花纹都不一样,中间的主花瓶是一个“大肚子”,上面简单装饰了一些云朵,云朵上面是两条蓝绿色的龙,整体的色彩非常协调。而旁边两个小花瓶也是特色鲜明,每个花瓶上条纹的数量都是精心设计的。
监考老师说,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尽情发挥。而通过绘画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记忆力。这个小考生的画就很好地体现了考试的主题。他在每个花瓶上画了同一种类的花,小小的花既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也不会喧宾夺主。
“我要当个画家”
每个孩子学画画的目的不同。在3级考场里,有个叫高瑜的小女孩儿告诉记者,她想当一个画家。
也许有人会觉得,7岁的孩子谈梦想早了点。但高瑜从幼儿园就开始学画画,到现在,50多幅画都让妈妈帮她珍藏着。虽然离画家梦很遥远,但这个小女孩画画是整个考场里最快,也是想象力较强的一个。
拿到画纸后,记者注意到,在别的考生都在想象构思时,她已经拿笔画起了轮廓。《我给老师画张像》是3级考试的题目,而如何表现,就要看小考生们的想象了。高瑜说,她的美术老师平时喜欢扎辫子,她就把老师的辫子画歪一点儿,这样比较好看。在高瑜的画里,她给老师戴上皇冠头绳、耳环,穿上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而在衣服的细节之处,她还加上了小人、皇冠和蝴蝶结,给人一种绘画老手的感觉。
北京思齐培训学校校长刘方说,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情地发挥想象力。高雅的兴趣爱好可以伴孩子一生并陶冶他们的情操。看孩子们的作品会发现,原来在他们的眼里,事情是这样的,同时还能看出孩子的情趣、情绪和感受。画画等爱好也能帮助他们舒缓情绪。这些爱好不一定是孩子将来的职业,但也有人因为喜欢最后选择了艺术学校。
坚持四年的画友
在第2考场,11岁的余思佳和黄怡迦一直背对着其他考生。在老师讲述考试要求的时候,她们已经忙活起来了。调水彩、找角度、分层次,她们的考试内容已经升级为静物写生。这次的考试对她们来说,难在如何通过颜色区分水果的层次,如何使透视和造型更准确。余思佳仔细观察摆在椅子上的桔子,一会把颜色调深,一会又俯身蘸些许白色的水彩。
从二年级起,余思佳和黄怡迦就一起学画画,从最初的色彩构图、形象记忆、色彩感知,到后来的简单写生,她们画了四年。从二级到三级,再到四级、五级,每次考试都是一次通过。
监考老师说,像她们这样,能坚持四年的孩子不多,因为六级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对色彩理解能力、写生能力、画面构图能力、色彩基本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表现能力都有要求。而静物的空间感知与比例的协调能力等需要长期积累。
北京教育考试院社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考试北京地区共有1364人报名,372人报考色彩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