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全方位备考

发布时间:2013-11-04 期号: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很多2014届毕业生完成报名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中。行测题型丰富、题量较大,考生要分模块复习,并逐步深入,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重点切入,循序渐进

  行测科目每个模块都有很多考点。比如资料分析模块,大量的计算让不少考生望而却步。其实它只是重点考查了比重、增长率、增长量、平均数这四个考点。考生只要把这几个考点涉及的公式弄清楚,那么考试时对题目就基本可以快速列出式子了;然后回原文定位相应的数据,就可以计算了。很多考生一开始便纠结于过于复杂的计算,说明复习的方向出现了错误,没有合理高效地利用“选项”。

  复习时,考生找准重点很关键。这个阶段大概需要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如果考生对行测各个模块的重点能够掌握,考试的基础分数就能拿到了。

全面推进,步步为营

  有些考点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重点复习。比如言语模块中的逻辑填空,考查实词虚词辨析等,包含很多对词性、词义等的理解,复习量较大。考生如果在前期死记硬背,不仅效率较低,时间一久也容易忘记。

  比如题目要求考生从举重若轻、借古讽今、微言大义、振聋发聩四个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填在括号里。考生要对四个词的词义有相应了解。此类题虽然难度比片段阅读要小,但需要考生对大量的词语有简单了解。考生要通过专项练习把此类题目消化掉。

  有的考生选择放弃常识模块,因为感觉正确率较低。其实不然,常识题目中约有一半的题目可通过简单了解和分析解决。

  比如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最低工资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税收、社会保险。虽然此题是一道经济性知识比较强的题目,但是通过“再分配”即又一次分配的意思,分析四个选项就能快速锁定答案为最低工资保障,因为工资是初次分配。

难点突破,转守为攻

  若想成绩有所提升,考生就要突破难点,比如数量关系模块中牛吃草等大多数考生看见就躲的题目。

例如:某河段中的沉积河沙可供80人连续开采6个月或60人连续开采10个月。如果要保证该河段河沙不被开采枯竭,问最多可供多少人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开采?

这种题对分数区分度的影响非常大。但通过快速解法,考生可以通过总量差除以时间差得到,即(60×10-80×6)÷(10-6)=30。

  对这类难点,时间允许的考生可以逐个击破,并积累一些解题技巧。

实战模拟,查缺补漏

  考前两周,考生就要按考试时间要求做往年试题了。除了控制整体答题时间,考生还要根据分值的分步情况,对自己的实际水平有大概认识,对行测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总结。这样就从宏观层面逐步细化到了微观细节。没有梳理清晰的就是有欠缺的地方,要加以弥补。另外,对不常考的题型,考生也要适当关注。

(华图教育培训教师 贾文博)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