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蔡文玲)10月10日,是教师资格认定现场审核第一天。在位于黄寺大街的北京教育学院,五级大风也没能阻挡参加审核考生的脚步。记者采访了一些考生后发现,他们多数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申请教师资格,而教学能力测试成为难住他们的主要原因。
早上八点起,市内就刮起了大风,沙尘漫天。为了早点通过审核,不少考生早早来到北京教育学院南一楼内排队等待,有考生戴上了专门预防PM2.5的口罩。在南一楼教室内,师范类、非师范类审核窗口明确区分开来,来审核的考生在非师范类窗口前排起了长队。有考生告诉记者,为了教师资格证,已经“折腾”了一年多,这个入门证对应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审核结束的考生中,一位年龄稍大的男老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采访后得知,他姓杜,是顺义一所中职院校教师,一大早从顺义赶过来,就是为了参加审核。提起考了三年的教师资格证,他有说不完的话。杜老师有十多年的车工教学经验,但连续参加了两次教学能力测试都没能通过。杜老师说,试讲的时候是讲理论知识,而他的教学基本围绕机器和操作,由于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这珍贵的教师资格证成了他多年的夙愿。这次,杜老师专门去理论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听课,模仿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争取这次通过考核。
北京教育学院有关老师介绍,此次约有500名考生申请教师资格,以非师范类考生居多。很多考生是二次申请,所以手续不齐的现象比较少。从10月10日上午审核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是因为教学能力测试不合格而再次申请。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小崔也是第二次申请教师资格证。小崔说,春季的教学能力测试自己没重视,每天看着老师在上面讲课,以为很容易合格,没想到这三尺讲台真没那么简单。小崔申请的是高中英语学科,已经通过了专业八级考试的她却“输在”讲英语课上。小崔说,试讲结束后,老师认为她讲课的内容偏离了课本,没有理解教学要求。
记者了解到,在经过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以及普通话测试和体检之后,考生虽然离教师资格证又近了一步,但最后的一关更要精心准备。在测试前要正确理解教学大纲,熟悉本学科内容,教学设计和教案要详略得当,并用简练的语言和教学方法把教案内容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