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会综合阶段的考纲变动较大,基本涵盖了专业阶段的全部内容。从往年考题看,综合考试更关注企业外部相关的“大事”,如企业并购、企业首发上市、发行债券等。而今年,考生还要关注一些“小事”,如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等。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最好做到“内外兼修”。
综合阶段考试不是专业阶段的简单重复,跨学科的知识点年年都会涉及,所以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综合上卷中经常涉及一些跨学科知识点,如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在复习时,考生要善于将同一业务不同学科的处理总结在一起,以业务为主线进行归纳整理。
在复习综合卷时,考生会遇到一些有关优点缺点、考虑因素、影响因素等纯知识问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比如,业务单位战略中的成本领先战略(3、4、4、7),即3个风险,4个优势,4个市场条件,7个资源条件。看到成本领先战略,考生马上要想到这4个数字,然后再展开,不要盲目死记硬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职能战略(4、4)、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3、2)、产品/品牌事业部组织结构(3、4)、M型组织结构(4、3)、矩阵制组织结构(5、4)、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4、2)、差异化战略(3、4、3、4)、一体化战略(4、6、4)、多元化战略(7、5)、资本成本(3、5、6)等。所有筹资方式的优缺点都可以总结成这样的点,有很好的提示作用,也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种思维方式。
做题时,考生最好先看问题再看案例,这样有针对性地读案例有助于快速找到信息。另外,在分为几个资料的案例中,如果问题都涉及同一个资料,考生可以先针对问题回看相应的资料,作答完毕再找下面问题对应的资料。
有些问题要一起作答。比如上卷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以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这3个题目往往在一个资料中。当看到研究与开发相关内容时,考生要注意其往往涉及研究失败导致的经营风险,可能是舞弊导致的特别风险以及资本化与费用化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此时,考生可以停止继续读案例,回到题目中作答,答完再继续读案例;如果读完整个资料再去答题,前面的知识点容易遗漏。
下卷中的外部环境分析的相关模型往往会和风险的类型结合。考生在先看问题再看案例与边读案例边作答的方式下,对整个案例仅需读一遍,且可保证作答不会遗漏关键点。
知识层面的考核不涉及案例就可以直接作答。知识层面的考核常常出现在下卷,例如:试述公司战略的三种类型,资本成本的决定因素、用途以及影响因素等。对这类问题,考生在不看案例的情况下,可以优先作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这部分分数,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进行综合阶段复习时,考生要兼顾英语。从往年考题来看,英语考核的重点主要是职业道德、战略、财管以及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在不是十分精通语法的情况下,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抓住句子的主干,其他“修饰”内容可以逐渐补充。考生可把一些常用词汇总结在一个笔记本上,用零碎的时间记住这些词汇,再背诵几篇案例的解答,对英语答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保证综合阶段其他题目得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英语部分的得分。(赵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