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本月,高校毕业生已陆续离校,不少毕业生应聘到了理想的岗位。就业时,除了毕业证还有哪些证书能证明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哪一类证书更被看重?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如果持有社会认可度高、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应聘时往往会被“高看一眼”,可以容易被优先录用。
记者采访了综合类企业和专业单位,很多企业招聘负责人表示,相对拥有各行业的专业资格证,取得注册会计师和法律资格证的毕业生会被优先考虑。
财务高端证书 行业认可度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财务行业里的注册会计师和国际财务等高端证书更受企业青睐。在财务领域,国内认可度最高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既涵盖了审计、会计、公司战略风险等专业知识,又包括了实务技能方面的考核。因此,相对一些基础类证书,拥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就业时更为抢手。
搜狗科技人力资源部经理李状表示,在招聘时,一般不要求应聘的毕业生具备资格证。基础的资格证书大部分应聘者都有,相对没有优势。“我们对注会和法律资格证比较看重。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和考试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应聘者的能力和知识含量。像招聘会计或审计的时候,如果应聘者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我们是会优先录用的。”
除此之外,几类国外的财务方面考试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如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通过此类考试的考生除具备国际的财务视野外,还有不错的英语水平,在就业时更具优势。
法律资格证书 证明知识技能
在国内,除了注册会计师外,另一个最为有效的应聘“敲门砖”当属法律资格证。无论是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还是企业里的法律顾问,法律资格证都是应聘者最有力的证明。
金杜律师事务所负责招聘的梅林说,除了四六级成绩的一些差别外,很多毕业生条件差不多。这时,通过司法考试的就很有优势。“我们事务所对资格证还是比较看重的,尤其是诉讼部门必须要求有法律资格证,即使是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也要有法律资格证。”梅林告诉记者,通过司法考试的毕业生最起码法律功底是过关的,基本的法规和法条已经掌握,到岗后只要学习工作技巧就可以了。
司法考试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等十多门法律,对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技能要求也较高。
记者在“智联招聘”页面上搜索律师,链接出来的律师、律师助理、法务工作几乎均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律资格证书。北京华京律师事务招聘派往央企做法务工作的应届毕业生,除了要求本科及英语六级外,明确要求毕业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具有法律资格执业证书。
拥有资格证书 还要能力并举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选拔人才的标准除了基本的毕业院校、学习成绩和一些资格证书外,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少招聘负责人认为资格证是学生基础能力的佐证,是否聘用,还要看综合能力。
曾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十余年的上海绿新包装材料科技独立董事苟兴羽表示,在招聘毕业生时,除了硬性的证书要求外,还要看应聘者的案例处理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毕业生通过注会专业阶段考试,会比没通过考试的应聘者具有竞争力,说明他的知识储备够了。但如果有事务所的实习经验、处理案例的能力,我们也会多加考虑。”
北京一所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刘艳华做了十余年就业指导工作,她建议毕业生不要唯证书论。有资格证就业几率会增加,但在面试时要通过更多的努力向招聘方证明自己有胜任这方面工作的能力。“在毕业生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极端例子,有学生拿了比较权威的证书,但实际操作不行,动手能力不够,最后导致就业失败。所以,毕业生要在证书和能力双方面并举,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