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考北京英语水平

发布时间:2013-06-0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我学英语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5月18日,北京英语水平考试(BETS)开考。在北京建工培训中心考点,78岁的“银发族”考生贠学愚对记者这样说。作为今年年龄最大的考生,贠学愚老人对英语“情有独钟”。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北京英语水平考试。

 

从“ABC”到听说读写

  2002年,67岁的贠学愚开始接触英语,面对这门从没有接触过的语言,他从最基本的字母开始学起。最初,贠学愚还走了一段弯路。“之前教过小外孙和外孙女,ABC倒不是难事,但当时我以为学英语很简单,就是背单词。只要单词记住了,就没问题了。”

  3年里,贠学愚每天花1小时学英语。背了不少单词,也看了不少书。一次听广播节目,电台主持人说了几句英语,他发现自己居然一个词都听不懂,这让他非常苦恼,感觉自己的学习走进了死胡同,“学了3年哑巴英语。”“我学英语一直是自己摸索,早些年很少和别人交流。那次广播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后我见到外国人也不可能给人家递纸条啊。”发现学习方法不对后,贠学愚开始把学习的重点转向听说练习。

  2006年的一个夏天,在公交车上,一个外国人给贠学愚让座。贠学愚发现两个人用中文很难交流,就试着说了一句英语,对方听了很兴奋,两个人就这么聊了起来。这一聊更加坚定了贠学愚学英语的信心,原来学英语的快乐不仅在学习更在应用上。“我这个老人家能跟外国人说几句英语,给他们指指路,跟他们聊聊天,不仅自己快乐,也展示了北京的良好形象。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出了一份力。”

 

从BETS1到BETS2

  2007年,贠学愚第一次报名参加北京英语水平考试。有了前期在单词和语法上的基础积累和后来的听说练习,他顺利通过了一级考试。

  之后他没再报名考试,但一有时间就在家里学习英语。“我学英语主要是享受生活。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讲一个98岁老者硕士毕业,我当时有说不出的激动,就像自己也考过了一样。原来考试也是一种享受,能让我保持积极的状态,同时更加健康。”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道的少到知道的多,从不熟练到熟练,这位老人越来越自信、健康,“英语就是大脑的体操,不断应用大脑,大脑也会更活跃。”

  这次二级考试,他在口试时对答如流。“笔试感觉还可以,听力有些连读和单词没太听懂。但是我学会了如何听,以后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即使这次没通过考试也没关系,能和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坐在一起考试,我觉得自己又年轻了。考试的过程只是检测学习效果的过程,看看自己听说读写哪部分比较弱,回去再做针对性练习。”

  贠学愚说:“在有生之年,只要能够活动我就会继续学。如果这次二级考试通过了,我会再考三级。家人也很支持我,因为老年人能生活好,家庭就会祥和、幸福。”

 

从自学到老年大学

  在贠学愚看来,语言并不难,“就像小孩学母语,两岁基本就会说话了。小孩学语言快是因为没有负担,关键就在听和说,听大人说,慢慢就听懂了,一旦会说了,很多话就都会了。”而他学英语也是为了会说,跟别人交流,由于同样没有压力,他把自己的学习比作小孩子学语言。

  总工程师出身的贠学愚对英语学习有明确的计划。“我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像小孩子一样学说话、学听话。之后就需要科学系统的学习了。会说话了以后就要去学校学文化,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

  就这样,他走进了朝阳区老年大学,跟同学们一起研究起了英语。课堂上的知识如何吸收,课后如何练习能有不错的效果,他都细心钻研。他还通过电脑和光盘听有声的东西,营造英语语言环境。这一上大学,他的思维比以前开阔了,他说:“学英语就像爬山,不怕慢就怕站。”

  每周一上午9时到11时,贠学愚会准时出现在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教室里坐着的都是“银发族”,像小学生一样,饶有兴趣地跟老师学习。课下,几个同学经常一起研究英语,还去参加英语角的活动。

  对于学英语,贠学愚的家人都非常支持他,他在教室学英语,老伴就在旁边的教室练唱歌。在国外上学的外孙女和外孙子回来,他还能和他们说上几句英语。他说:“学英语、读书、看京剧、听音乐、念唐诗、唱歌,我退休后的生活比上班都忙,但是充实而快乐。”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