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蔡文玲
教师职业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记者在上周结束的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课”培训报名现场发现,来报名参加培训的均为非师范专业人员,他们中除少部分因为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感兴趣外,大部分报名者是为了考教师资格证以期将来能找到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有关人士提醒,在求稳的同时要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小伙儿报名为兴趣
在位于黄寺大街的北京教育学院本部,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仅一个小时就来了近30人。
在众多女性报名者中,一个小伙子显得很扎眼。他是北京一家公司的机械工程师。他告诉记者,报名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纯粹出于兴趣。“高考时想考师范院校,但又不想离开北京,受分数限制,最后学了机械工程专业。现在工作了,闲暇之余想弥补一下当初的遗憾,听老师讲课,学点教育的基本知识。考个教师资格证备着,也许以后可能去当老师。”
据了解,师范类毕业生只要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考试,就具备了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基本条件,他们在毕业前一般均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而非师范类毕业生若想取得教师资格证,首先要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考试。北京市教委每年3月都会组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
多数人报名为求稳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报名人员。她们有的还没有离开校园,有的已经工作一两年,有的辞职在家,更有人第二次来报名。无论现状如何,她们来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考试,尽快获得教师资格证,找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
刚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的胡欣欣目前在一家出版社驻京分公司工作,她的同学中有很多人都在当老师。“跟同学们聊天,觉得当老师还是挺好的,工作稳定,工作环境比较单纯,而且每年有寒暑假。我对老师的工作也有一些了解,对应对琐碎的工作和调皮的孩子有心理准备。”胡欣欣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开朗且善谈的个性一览无余。
明年即将毕业的张航(化名)迫于就业压力来报名。张航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高考时张航怎么都不想考师范院校,“因为妈妈是老师,所以我就更不想当老师了。但是明年要找工作了,竞争压力很大,看学姐们经常跳槽工作很不稳定,所以来报名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争取在毕业时考取教师资格证,去学校工作。”
过来人:当老师稳中有压力
近年来,由于兴趣和就业压力而考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心理预期过高,一些人并不能适应繁杂的教师工作,导致入职后又离职。有关人士提醒,想成为教师的人在求稳的同时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
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教师寇富弄说:“当老师确实稳定,但也要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更要有耐性,要习惯当众讲话,讲课要有激情,声音要洪亮,备课讲课都要有技巧。没接受过师范教育的毕业生在入职前要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准备。”
据统计,2009年经报名确认参加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的考生共9090人,考试规模达到了2009年以前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历史上的最高值。这个数字逐年刷新,2010年达到11567人,2011年则达15332人,到了2012年,考试人数创新高,达到16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