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蔡文玲
对司法考试,很多考生现在已经完成了一轮复习了,但也有部分考生刚着手准备。这个时候仔细研读往年试卷和2012年考试大纲是考生的复习重点。就司法考试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有关教师,他们提醒考生要研究考试,研读大纲。
四份试卷,四个侧重点:
卷一内容繁琐记忆性强,卷二、卷三应用性强难度较大,卷四综合考查分析表达能力
作为国家选拔司法人才的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的考查范围几乎覆盖了法学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整个考试分为四卷,前三卷是客观题,每卷三个小时,最后一卷是主观题,三个半小时。
卷一考查法学综合知识,包括法理学、法制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以及司法考试中的一些小法,像“三国法”(即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经济法和法律职业道德等。因为考查的是法学综合知识,卷一涉及的内容看起来比较零碎和繁琐,记忆性内容比较多,但是考生只要肯下功夫,这一部分内容得分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卷一更加注重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法学基础的考查,这就存在一个复习时全面覆盖与重点突破的问题,考生既要全面复习相关考点,又要对重点、热点和新增考点加以把握。
卷二考查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卷三考查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和仲裁制度等。当然近年来司法考试一直在强调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考查,所以卷二和卷三中也会涉及相关内容。卷二和卷三考查司法考试中应用性最强的学科知识,也对考生的法律思维、法律素养和法律逻辑突出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利用法学原理和法律规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在这两卷得分的高低。因为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卷二、卷三的题目难度相对较大,考生要在全面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答题训练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卷四是主观题部分,涉及论述、司法文书、案例分析等,其内容既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覆盖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法理学等科目内容。这部分内容考查考生在法律实务中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既要有法学理论功底,又要能准确判断,有说服力。很多考生在卷四的得分很不理想,其实主要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写作练习较少。所以大家最好从一开始复习时就进行相应的答题训练。
如果考生能从宏观上把握这四份试卷,可以看到,司法考试其实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较全面地考查法律修养和实务能力。考生一旦通过了司法考试,很可能就要直接到司法第一线去从事相关实务工作,所以考生一定要通过参加这样一场考试提升自己。考生既要有全面的知识积累,又要有应对疑难问题、解决纠纷、定分止争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在复习时,考生要有宏观把握的视野,仔细审查自己哪些能力还有欠缺,并有针对性地提高。
三类证书,三种政策:
A类证书全国通用,B类、C类证书只适用于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
每年司法部都会出台相关公告,规定考试的报名条件,其中一条是要求考生是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学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同时普通高等学校下一年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以报名。也就是说,报考司法考试对专业没有要求,但基本上要求具有本科学历。
不过,考虑到我国地区分布的特点,司法部将一些地区的报名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考生只要法律专业专科毕业就可以报名参加司法考试。也有很多在外地上学但是户口仍在上述地区的专科毕业生也可以报考。
往年司法考试结束后,国家都会公布两类分数线,一是全国合格分数线,二是适用于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区的分数线。从最近几年看,放宽地区的分数线一般要比全国通用的分数线低几十分。
不同学历的考生,根据司法考试成绩不同,最后获得的资格证书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中A、B、C证的区别。
在校生备考:
理论是基础,解题是核心
从考查内容可以看出,司法考试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一是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二是考查形式相对灵活。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中,不少人还是在校生,复习时要以理论当基础,以解题为核心。要想通过司法考试,考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其次要锻炼出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法学专业在校生而言,考生首先要对自己的知识背景有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基础合理安排复习周期。
进入大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法学专业考生,主干课程学习已经基本结束,从该学期一开始就可以着手准备司法考试了。考生首先要以大纲涉及的内容为基础全面复习,每年的考试大纲一般在5月公布,在考试大纲公布以前,考生可以参考往年大纲,细细梳理各科知识脉络和框架,并系统地研读往年试题。理论是基础,这个基础打得越牢固、扎实,后续复习就越省力。所以基础复习一般会持续到6月。从7月开始,考生要注重对自己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就是所谓的深入复习。考生一方面要总结归纳已经掌握的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另一方面要通过查缺补漏,突破难点和易错点;同时考生要注意归纳和总结答题技巧,把握命题人的思维习惯,并通过反复练习加以强化。
非法学专业的在校生要投入较长的时间进行复习,一般要保证八个月以上的时间。因为对法学学科知识,考生要有一个入门学习的过程。对于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来讲,快速浏览一遍“三大本”(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大家对法学学科有初步把握。
巧用2012年大纲:
搭建知识框架,对比大纲变化
5月初,司法部公布了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巧用大纲,考生可在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纲是一个知识框架,列出了对不同考点的基本要求、考试内容和法律法规目录。考生首先要将新旧大纲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变化点,这些变化点往往就是当年的重要考点,考生要重视。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利用大纲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比如考生可根据2012年司法考试大纲在笔记本上勾画出一个框架,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填充进去;同时还可以对照考试大纲合理地把握自己的复习进度,对于已经掌握的考点可以一带而过,对尚未弄清楚的考点要进一步强化。另外,在进入考前冲刺阶段以后,考生可以再次浏览大纲,回忆每个知识细节,从而快速查缺补漏。
总之,司考大纲既是考试的标杆和尺度,又是简练明晰的知识框架,考生可利用它不断地挖掘考点,不断地系统强化,不断地找到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2012年司考大纲相比2011年,几乎所有的考试科目都有变化。比如刑诉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撰写,同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和行政法的变化也较大。考生要重视大纲中变化的部分。
首先,大家要注意“基本要求”的变化。基本要求中的不同提法代表着不同的能力等级,比如“了解”部分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准确辨认,即知道“是什么”,一般会出现在单项选择题中;“理解”部分则要求考生能深刻理解相关法律规范、原理,并准确加以运用,即明白“为什么”,主要针对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而“熟悉”部分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相关法律原理、观点和方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社会法律现象和实务进行正确判断和评价,即清楚“怎么办”。这部分考点除了经常出现在卷四,通过案例分析题、论述题考查外,还经常通过选择题考查。
其次,对于“考试内容”中的新考点,考生要深入掌握,达到有效识记、理解或者应用的能力等级;对于已经删除的考点,考生要抛弃以节省时间;对于变更或调整的考点,大家也要找出变化的关键点并加以有效把握。另外,对于法律法规目录的变化,考生也要留意,并对重点法条加以准确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