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蔡文玲
14岁就通过中国翻译资格口译、笔译考试并成为中国翻译协会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会员,少女吴思莹有着怎样的学习历程呢?
谈起吴思莹,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说她有学英语的天赋。但是她却认为,天赋来自兴趣,成绩来自努力。
吴思莹说,小学刚接触英语时,她就对英语有着一种求知若渴的感觉,不知是先天因素还是兴趣使然,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总之,她从未感觉到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她觉得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太少,“吃不饱”,就让爸爸给她报了校外的英语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她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剑桥少儿英语1、2、3级。等到学习公共英语时,她又觉得老师讲得太慢了。凭借对英语的挚爱,她半年就学完了一年的课程。
初中一年级,她已经把新概念1-4册和公共英语1-4级都学完了,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她把新概念4和公共英语4级各学习了两遍。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证书。很多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学习进度会非常吃力,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但是吴思莹却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在一次与朋友的交流中,她听说英语水平的高境界就是能做一名好翻译,专家前辈们也都讲过英语水平高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她说,曾经看过一篇媒体的报道,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翻译的第一步,翻译者还应对各个行业广有涉猎,关注国内外大事。于是,她对翻译这行格外留心起来。
初中二年级开始她立志报名参加翻译考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她了解到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由人事部委托中国外文局负责实施与管理的一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于是她参加了翻译培训班的学习。由于目标明确,她学习动力十足。在培训班里,她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老师所留的作业:听、说、读、写、译,每一项都要反复练习,直到能比较熟练掌握为止。她还坚持收听BBC,VOA等英文广播,周末到英语角去练习口语,阅读中英双语的Chinadaily(中国日报),FT中文网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和训练项目。因为知道翻译是“杂家”,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她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过她的老师都说她在语言方面具备一定的天分,但她却觉得后天的努力才是更重要的。
吴思莹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初三上学期(2009年11月),她参加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三级)并获得通过。初三下学期(2010年5月),她又参加口译三级的考试亦获得了通过。由此,吴思莹成为中译协的一名会员。据中译协秘书处的邹老师讲,她也是迄今为止中译协年龄最小的会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路程的漫长与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即使如此,吴思莹还是将当一名出色的翻译当作毕生的事业来追求,“矢志不渝,继续刻苦学习,努力探索,虚心求教于前辈师长,我想自己的翻译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