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加油站 司法考试法制史复习策略

发布时间:2012-02-29 期号: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教师 王小飞

  在往年司法考试中,法制史的考查内容分值在12分左右,而且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与其他部门法联系较少,很多考生将它视为“鸡肋”,甚至在备考中直接放弃。其实,法制史是识记性较强的学科,不仅知识点相对固定,而且与刑法、民法等应用性学科相比,理论难度较小,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低,考生只要用心准备,找到正确的复习策略,取得理想的分数还是比较容易的。下面对法制史的命题规律进行简析。

  司法考试注重对法制史重点内容的考查,但越来越要求对知识细节的精确记忆;同时,考查方式也更加灵活,会出现一些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题目,比如,将多个相关知识点融入一道题中进行考查,或是将考点融入案例中,考查考生的分析应用能力。针对上述命题特点,我们建议考生按以下思路展开复习:

  第一,立足理论教材。法制史作为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其考试内容全部体现于理论教材中,所以通读教材是完全必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一方面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另一方面要通过归纳总结,逐步建立起知识体系。

  第二,重点强化记忆。司法考试的命题一直侧重对重点知识的重复考查,这在法制史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近些年的命题来看,法制史的重要考点相对固定,所以考生对重点知识要强化记忆并牢固把握。

  第三,善于总结归纳。作为法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法制史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历史学的规律。由于法的发展的连续性和同一时期多种法律制度的并存,法制史的内容呈现出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态势。从纵向上讲,按照朝代的演进和历史的沿革,同一种法律制度———比如中国古代的法典和司法机关——不仅在不断发展变化,而且存在着内在联系;从横向上讲,每个时期的法律制度都包含了相近的内容,比如法律思想、立法活动、司法原则、诉讼制度等,同时在外国法制史中,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也呈现出横向的对比关系。正是由于法制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体系性,考生在对相关知识点有了宏观把握之后,要通过总结归纳,架构起明晰的知识框架,这样也有利于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比较分析。如上所述,历代的法律制度既存在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又存在区别,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既有独立发展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又存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联系。近年的试题注重对相关概念制度之间区别联系的考查。所以,考生在复习中要自觉加强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本质规律。

  第五,把握命题思路。考生对知识的复习要始终结合对命题思路的分析。所以,对试题的反复研读和适当有效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特别是对近年考试中出现的案例性题目,考生要通过反复训练提升分析和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获得满意成绩。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