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骗局牢记五招

发布时间:2009-12-16 期号:
  尽管教育培训骗局各式各样,但是只要学生和家长多加留心,识破这些骗局并非难事。其实,教育培训骗局通常存在宣传词模糊,收费奇高,夸大其词等特点。庞标提醒,在参加教育培训时,为避免上当受骗,请考生记住以下5件事:
查询机构资质
  对于学历教育,学生及家长可以到教育部或当地教育局的网站查询、打电话咨询,了解该培训机构是否是教育部或当地教育局批准、备案的合法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学历教育资质,是否具备该培训机构所宣传的高级办学资质,是否享有授予学位的资质等。
查看资质证照
  具有真正办学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均要获得当地教育局办学资质认证。因此,考生和家长要查看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如果不能出示,纵使宣传得天花乱坠也要尽快远离,以免上当受骗。
实地考察
  考生和家长可亲自到培训机构的教学点查看,包括教学环境是否适合进行教育培训,教学地点是培训机构自有还是租赁。如果教学地点是租赁的,还要详细了解租赁期限。如果培训期限是三年,而该教学地点的租赁期限只有一年,那么后期的培训如何保障呢?此外,如果该培训机构已经有受教育生源,还可以向他们咨询教学质量、教师情况等,也可向培训机构索要其他考生的电话或要求查看点名册、出勤表之类的东西,自己进行核对。
慎选首招或
尚无毕业生的机构
  如果学校已经有毕业生,那么很容易查到该学校的学历文凭等是否合法,以及培训机构是否实现了保就业的承诺。所以,考生最好避免选择到首次招生或尚无毕业生的学校就读。如果确实要选择首次招生或尚无毕业生的学校,最好到教育部或当地教育局查询或咨询。
从招生宣传中发现破绽
  不法培训机构在宣传时,通常会表达不确切,用词模糊或张冠李戴。如虚假的空姐、文秘等技能类培训,通常都会表示“推荐工作”,而且收费奇高。还有的做出办学正规的表象,譬如夸大培训规模,将培训的学员划为第一期、第二期……对于这些情况,考生及家长需要冷静应对,避免被这些表象蒙蔽。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