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刘海燕)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了解到,15年来全市已有36万人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参加测试人群从教师为主的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
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市普通话测试的开展和推广过程,与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密切相连。从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发实施开始,取得教师证的人员都必须考取相应级别的普通话证书,由此拉开了普通话测试早期发展的大幕。这期间,北京共有2.5万人参加了测试,其中,中小学在职教师和师范院校在校生占绝大多数,达总测试量的95%以上。
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2001年的颁布实施,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普通话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除教师和师范专业学生外,播音员、主持人、话剧演员等,均需取得相应级别的普通话水平证书,方可上岗就业。与此同时,其他行业人员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或者出于兴趣爱好而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也越来越多。2001年至2009年间,北京累计测试160189人次,年均达20024人次,其中,社会人员所占比例由1999年的2%增至2005年的30%。
据了解,目前北京地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生大多数还是学生。除师范专业学生为了取得教师资格证而参加测试之外,越来越多的打算从事公司行政秘书、销售、新闻记者、空姐等职业的学生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督促自己提高普通话水平,为求职增加砝码。去年,参加测试的社会人员达10800人,其中超过一半为学生。普通话也越来越受到政府机关的重视。去年,两区共2164名公务员集体参加了普通话测试。
据统计,15年来,北京共有8.8万名教师参加了测试,参加测试的学生达19.5万人,参加测试的播音主持人、公务员均超过1万人。为了进一步提升测试服务水平,应对不断增长的测试量,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将逐步在全市推广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