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 赋能新中考  探索教学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3-12-18 期号: 1746期

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

赋能新中考  探索教学新样态

新中考改革方案发布后实验教学如何落实?如何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课堂有哪些新变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的专家团队继续深入学校一探究竟。

 

朝阳区

多管齐下  让学生爱学会学

日前,北京市新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活动先后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和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新中考政策发布后,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进行学科、学生、生活三维协同构建,对学科教学进行各种形式的整合,如化学上在大概念统领下开发出8个项目,将上下册打通设计,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学科结构和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并与生物学、物理等学科一起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形成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增强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持续加强学科教研,继续发挥“学科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立足长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关注家校协同共育,解决家长的疑惑点和困难点,共助学生成长。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在具体实施中,立足单元教学内容整体规划,研讨制定出文理科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并逐步形成更为具体的学科大单元备课模式。同时,学校全面推行全学科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以课前、课中、课后阅读为抓手,以学生问题为着眼点,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闭环学习模式。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在新中考改革中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情境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试题创编等基本功专题培训展示,引导教师就不同着力点深入思考。同时,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以STEM课程、历史文化探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视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知识系统结构化、任务设计的思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院长王钦忠认为,各校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有思考、有行动、有制度、有举措、有成效,让学生爱学、会学,更加学有所获。

 

石景山区

开卷考试试题侧重开放性、综合性

在新中考方案中,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按照改革方案,将期中考试的道德与法治科目改为开卷考试。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都艳红认为,开卷考试并不是简单地把书翻到某一页就有答案。学生需要建构知识体系,把课堂的内容消化吸收。

期中考试结束后,都艳红专门和学生做了一次交流。都艳红说:“如果站在开卷的角度,必要的记忆还是需要的,不可能每一道题都去翻书寻找答案,所以学生要对学科有整体的知识构架和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之后,都艳红会让学生反过来举例说明观点。通过举一反三,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科观点。

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副校长崔铁成表示,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试题一定会变得容易,开卷考试的试题侧重开放性、综合性,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强调学以致用。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拥有更充分的知识储备,教学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要更加侧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未来开卷考试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

崔铁成介绍,面对考试形式的变化,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也要改变。学校要发挥学科优势和作用,通过项目式实践活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下学期初,学校所有学科将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项目式、跨学科实践活动评比,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昌平区

素养导向教学  让学生学有所得

“哇!老师今天好美呀!”在昌平一中天通苑学校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上,授课教师吴桐走进教室,学生们发出了连连惊呼。原来,吴桐老师穿了一条漂亮的马面裙。吴桐的穿着是特意精心准备的,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刚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她以中华传统服饰马面裙引入,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在这堂课上,不只是老师的穿着让学生感到亲近,讲述的内容也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都有哪些中国元素?亚运会火炬为何起名“薪火”?杭州亚运会受到全世界认可和盛赞,我们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整堂课下来,老师并没有过多的知识讲解和灌输,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提问,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去思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此次调研旨在推进新学期基础教育质量,关注新中考后的教与学问题,强化质量导向,落实学科教育质量和育人质量的提升。昌平区天通苑学区共计九个学科18名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专家和学生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调研专家对昌平区天通苑学区各校落实“大减法、小加法”的教学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给予高度评价。

天通苑学校副校长董丽娜介绍,新中考改革方案发布以后,学校引导师生家长充分理解认识新中考政策,发挥其考试招生“指挥棒”的作用,以更科学的评价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

昌平区教委副主任钱正秒表示,昌平区各学校将以“中考改革质量月”作为改革契机,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不断打造区域优质教育的新场景、新样态。

 

密云区

教、学、评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什么打火机能打火?”在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化学课“‘化’说打火机”上,教师廉京平先抛出一个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组对这一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研究讨论。在随后教学中,教师用图片展示打火机构造,学生按要求动手实验,探究打火机的工作原理。

“学科知识从生活中来,学好知识是为了更好服务于生活。”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副院长崔永学听课后说,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而且这种理念要贯穿备课、上课的全过程。

历史课中,学生在了解长征相关知识后,唱响红歌传递长征精神;在生物学课中,师生结合美术学科技能,以手绘的形式对花盆进行创新设计……多节展示课上,老师们还积极采用跨学科方式教学,为学生串联起知识链条。

在座谈过程中,北京教育学院化学系讲师张晔赞赏教师跨学科设计课程的意识和做法。她指出,各科老师打破学科壁垒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能够整体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调研当天,密云区第六中学展示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化学5个学科的课堂。5个学科的老师打破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将参与式、互动式、活动式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为学生设置分层分类、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出适合本学科的评价量表、课后习题集,并在本学科的作业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完成作业方式也不再拘泥于纸笔,创设视频、家庭实验等作业形式也越来越多。

密云六中党总支书记高光斌介绍,中考改革政策发布后,学校召集中考考查科目的教师进行了集中研讨。尽管考查方式变了,学校对相关学科的课堂质量要求更严了,老师们也在不断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化定制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保证了学科教学和育人的质量。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