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考前三周  这样练“听说”

发布时间:2022-11-28 期号: 1670期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英语教研组教师 刘凤歧

 

在仅剩的三周时间里,考生怎样调整学习策略,才能实现高效备考?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英语教研组刘凤歧老师建议,一是落实核心词汇,二是做好错题分析,以这两点为抓手,能有效实现机考高分的目标。

细心归纳  全情投入—— 落实核心词汇   

现阶段,考生们都在进行考前词汇复习。复习时要以核心词汇为本。核心词汇指的是课标要求的1600个单词(加上补充的97个单词,共计约1700个)。尽管复习方式因人而异,但是考生复习的重点都应放在落实词汇的读音、意义和拼写上。

词汇复习的过程中,考生一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词汇库”。库中收录的应该是自己易读错、拼错的单词,还包括练习中出现的用法灵活的单词,如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熟词新义等。

朗读中常见的是重音错误,常见的易错词如realize, balloon,industry等。这样的词需要收录到自己的词汇库中,循环朗读、运用,强化记忆。常见的易拼错单词,有pronunciation(动词为pronounce), dollar,calendar,receive,achieve,difficulty等。对于这类词,考生在记忆的时候要注意总结单词的发音规律,如dollar和calendar中发/ə(r)/音的是ar字母组合,而不是er组合; receive中ei组合发/i:/的音,但在achieve中则变成了ie组合;pronounce变为名词pronunciation,读音发生了变化,/au/变为/ʌ/,拼写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细节都是考生创建个性化词汇库需要关注的。

其实,记单词和交朋友很像。人与人交往,若仅仅打个招呼,只能是泛泛之交。然而,若关注到对方的脾气秉性、爱好特征等,就会逐渐熟络起来。词汇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深入研究这个词的拼读特点、搭配规律,就会和它成为“好朋友”,听说读写时单词自会任你差遣。

大量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犯错误是因为神经元的连接惯性导致的。所以很多同学会重复犯同样的发音、拼写错误。要打破这种循环,就要通过有意练习,建立新的连接回路。因此,考生们在落实核心词汇的时候,切忌走马观花,要粗中有细,细中“走心”,只有多花心思总结梳理,才能把词汇真正落实。

 

以“错”为进  步步为“赢” —— 分析典型错题      

只顾埋头刷题,从不分析错误,考生只能止步不前,甚至备考信心都会受到打击。那么该如何分析错题,实现突破呢?

以听后回答题型为例,该题型主要从信息和语言两个方面评分。满分的回答是说准关键词,且没有语法错误。在这个前提下,有些问题可以用单个词或介词短语简单回答,如询问时间、地点、任务、方式、数量等;有些则需要整句回答,如“Why was Tom late for school?”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法准确,成分完整,不用无主句作答。

此外,对于一些发音相近、相同的词,不能光靠耳朵听,还要结合语境来确定最终答案。

举例1:

问题:What did the boy do in the talent show?

正确回答:He acted in a play.

错误回答:He acted in a plane.

这个错误反映出考生在答题时,只听其音,不观其意,没有语境意识。在talent show这个语境下,play(戏剧)这个词显然更合理,在plane(飞机)上表演明显不合常理。

再以听后记录题型为例,这个题型虽信息密度较大,但所给的信息很多,考生一定要充分利用文本所给的语篇信息做好预判。

举例2:

正确答案:14题:diary, 15题:note

错误答案:15题:know

本题是今年海淀区英语期中试题,15题填know的同学中,不乏一些平时英语成绩很好的同学。仔细分析,这个错误很有价值,甚至可以避免。

know和note的发音很接近,若是外教录音,尾音/t/可能读得不那么清楚,听起来两个词基本一样。这时候对上下文的分析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右面的一级标题是keep a diary,那么其统领下的二级标题是write down和 note,还是write down 和 know呢?很明显,note和write,keep a diary都强调用笔记录,而know的含义过于宽泛,没有note合适。如果考生在听前有语篇层面的预判,第一次听出know的时候,就可能心存疑惑,并不会在第二遍听的时候在此处掉以轻心,得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听后转述时需要把两处省略号的内容说出来。此处可以算是听说考试中很难的部分,很多考生对此题望而生畏。其实,听前对语篇进行分析,能提高关键词的捕捉准确度。如“How to connect with nature”的标题,考生在听之前,可迅速头脑风暴与自然(nature)有关的一切词汇,如山川(mountain)、河流(river)、森林(forest,woods)、湖泊(lake)、花(flower)、鸟(bird)、鱼(fish)、虫(worm,insect)等。听前要结合语境尽可能地“召唤”出相关词汇和表达。“召唤”的过程就是大脑唤醒词汇记忆的过程,一些原来在记忆深处的“sleeping words”,变成了大脑随时可能调用的“active words”,这会激活知识储备和文本的互动,提高听力的准确度。当然,合理有效的听前预判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话题(topic)的结构化学习。对于练习中的常见话题(topic word),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加强知识的网状储备。

总而言之,要提高准确度,不光要靠耳朵听,更要靠大脑“听”(如下图)。听前预判,听中捕捉,听后核实,大脑的参与必不可少。我们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临近考试,考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是要稳住心态,要相信自己的相关积累,相信自己有得高分甚至拿满分的潜力;二是要强化基础,认真落实核心词汇,不断丰富自己的专属词汇库;三是要重实效,在练习中要关注错题、模糊题,吃透听力文本,让每一次练习都有实效,让每个错误都能成为进步的台阶。如此备考听说考试,考生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