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失落不已,备受打击。家长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帮孩子走出悲观情绪,成为直面挑战的“小英雄”?本期,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心理教师姚瑶给家长支招。
帮孩子顺利度过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心理教师 姚 瑶
案例:我家女儿在读初三,学习踏实努力,成绩排在年级中间位置。她所在班级一直是年级里最优秀的,但我家孩子资质平平,在班里排名靠后,和优秀的同学们在一起她很自卑。面对中考,孩子希望通过努力考上重点高中。
作为家长,我全力支持孩子的梦想。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搬到学校附近,假期也进行了查漏补缺。孩子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暑假过得非常充实。开学前,她跟我约定:奋战两个月,期中考试“咸鱼翻身”。孩子特别有干劲儿,还把手机交给我保管。
学期刚开始,她每天都会增加额外练习。但随着作业越来越难,孩子总是熬到深夜,渐渐放弃了加练。她每天回家都很疲惫,我很心疼,担心孩子的身体,但也希望孩子能坚持努力。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她的名次不但没有提升,还落后了一名。孩子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太笨,什么都记不住,拼命努力也不见成效,不必白费力气。她拿出小学同学的朋友圈说:“人家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学习的料,选了职高,我也早就该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省着白费力气又浪费钱。”
其实考前我就观察到孩子情绪不佳,我该怎么转变孩子悲观消极的心态,让她重拾信心呢?
分析:家长要了解,初三毕业班的孩子,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心态变化。
第一阶段:我不知道我不能。刚进入初三,孩子主观努力意愿比较强。同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过高的期待和现实的距离会让孩子感到挫败。第二阶段:我知道我不能。最初的激情渐渐冷却,感到疲惫、失望的同时,孩子也越来越能认清自己的实力,能有的放矢地提升成绩。第三阶段:我不知道我能。大考临近,孩子会感到焦虑。孩子需要肯定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调整心态,自信满满地去迎接考试。
备考过程是一场持久战。一个阶段的努力,一场考试的得失,都不足以决定最终结果。初三这次期中考试,正是孩子在“我不知道我不能”向“我知道我不能”转换的阶段。一些孩子会觉得被成绩泼了冷水。但其实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孩子和家长调整过高的期待。
在孩子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中时,家长需要有更为宏观的视野。期中考试失利是一时的挫折,能够起到检视不足的作用。这不代表之前的努力白费,更不能说明以后的努力没有意义。
建议:首先,帮助孩子保持希望。满怀希望的人也会经历挫折和不幸,但是他们形成了自己应对挫折和不幸的信念,坚持积极的自我对话,能够超越当前的现实局限并保持希望。当孩子表达“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我什么也做不好”的时候,只是情绪上悲观失望。努力了这么久,不可能什么都不会,家长要非常坚定地肯定其努力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而保持希望则能保持孩子挑战困难的意志,从而激发“沉睡”的潜能。
其次,帮助孩子树立真正的自信。什么是真正的自信呢?真正的自信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还记得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家长要帮助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列举优势、强项,再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建立客观的自我认知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树立真正的自信,需要家长协助孩子对自己恰当的定位,调整期望值。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都会损耗自我效能感。
此外,帮助孩子培养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指遭遇挫折时仍能选择建设性的正向路径不放弃,拥有触底反弹的抗逆力。接纳失败才能为进一步触底反弹产生心理韧性提供基本的条件。当孩子遇到失败,重新采取行动并最终成功时,孩子能从多巴胺奖励系统中获得强烈的成功愉悦感。这种感觉,能够持续为他接下来的行动提供动力。
最后,帮助孩子拥抱乐观精神。孩子要拥有任何情境下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并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乐观精神。家长要做表率,在家中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因为,从容淡定、乐观积极的父母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心理小知识:希望Hope,自我效能Efficacy,韧性Resilience,乐观Optimism,是积极心理学的心理资本四要素。这四个英文词语的首字母合在一起是“英雄”的英文单词hero。
在充满挑战的初三备考过程中,家长要为孩子积蓄心理资本,帮助孩子成为勇敢迎击挑战的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