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仪器仪表高级技工学校被称为“首都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学校始建于1979年,地处海淀区中关村环保高科技园区,是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赛项北京选拔赛的承办单位,是集技工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公共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及就业服务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行业,服务首都”的发展战略,以“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培养、内涵发展、国际交流、突出特色”为办学理念,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聚焦技术赋能,培养大国工匠。
近年来,学校整合优势专业,推出了仪表自动化、现代服务以及高端制造三大专业群,方便不同职业志向考生进行选择。其中仪表自动化专业群涵盖飞机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燃气热力运行与维护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4个专业。现代服务专业群则涵盖了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工智能方向)2个专业。高端制造专业群包含数控加工、智能制造技术应用2个专业。此外,学校还特别推出了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德育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技工学校系统先进单位”,荣获市人社局“校企合作贡献单位”称号,是全国第一批“阳光德育校”创建活动宣传学校。
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化 培养大国工匠
学校拥有四十年的中德合作办学经验,积极探索践行“双元制”本土化教学模式。学校与德国马克思-艾特职业学校、FESTO(中国)公司保持着友好且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电子技术课上,当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与德国交换生用自己制作的电子琴弹奏出“我是一颗小星星”时,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学校每年的德国交换生项目,由中国和德国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每个小组通过自己设计电路、电子绘图、线路板雕刻、焊接等工序,完成八键电子琴的制作,每道工序都有详细的技术要求和评分标准,精准对接企业真实场景,处处体现专注、专业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与优质企业深度融合 开展“订单式”培养
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招生即招工,采用“订单式”培养。学校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哲想软件有限公司、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航天系统院所、北京星地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清安泰(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能人才供需关系,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书,学生毕业经考核合格后进入企业工作。2022年学校多媒体制作专业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腾飞班,与多家航天院所共建航天班,为校企深度合作开辟了新的平台。
2010届数控加工专业毕业生黄雷就是航天班的一员,在校期间就参与了订单企业的生产任务。他说:“在校期间,我们在学校企业精益车间边操作边学习,课程采用的教学任务是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我们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扎扎实实、认真苦练专业实操技能。在校学习4年,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使我们终身受益。” 黄雷毕业后进入航天304研究所数控车间工作。他苦练技能,当年就被评为优秀员工,2012年参加304所内部技术比武获得数控组第一名,2013年当选精密加工车间数控组组长,开始带徒弟进入核心工艺组,制定核心工件的工艺。2015年至今,他多次荣获304所优秀员工和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正式走上管理岗位,当选精密车间数控车间主管,实现了自己技能报国的梦想。
对接世赛标准 以赛促教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承接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013级数控加工高级工毕业生张广益就是从大赛中走出来的佼佼者。他在校期间积极进取,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先后在北京市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大赛、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一、二等奖。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他代表学校参加数控铣项目北京预选赛,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由于竞赛成绩优异,他毕业后被推荐到北京航天科工三院工作,兢兢业业的表现,得到企业领导的好评。工作的同时他还在北京交通大学进修,取得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现就职于中关村软件园,从事大数据技术应用工作。
开展教科研活动 成果丰硕
学校多次承接市级课题,教科研成果突出。多次在人社部、中国职协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
2018年,学校“校企合作共建LNG/CNG高技能实训基地”“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和实践”三个项目均获得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赛区机电一体化赛项中,毕丰硕、高备同学获一等奖。2021年,学校获得市级教科研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2021年,《“三融 三合 五对接” 搭建“一个体系 三个平台”校企共建清洁能源高技能实训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文化育人品牌”的探索与实践》两篇论文获得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引入企业规范的6S与可视化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规范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的6S可视化管理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优秀毕业生赵项坤说。就读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装配与维护专业的赵项坤2017年入职北京热力集团,现就职于集团朝阳第二分公司延静里服务站,担负维修兼安全员工作。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技术过硬、服务优质,深受用户好评,多次获得“热力优秀共青团员 服务创优标兵”称号。他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为温暖北京保驾护航,是我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