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压力 调整心态  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2-06-21 期号: 1644期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师  孙冬君

 

  案例:小李是一名初三女生,面临初中学考,感觉压力大,很迷茫。她知道自己需要努力,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努力。离初中学考越来越近,她希望上好高中,但当下自己的成绩距离心仪高中的要求还差很多。她不想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却感觉怎么也达不到目标。

  分析:考生在考试前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通常伴随考试结束而降低或者消失。

  小李感到紧张和焦急,很想考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好成绩,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想上进的好学生。她担心自己考不好,压力感增加。这种压力感一天天累积起来,小李的焦虑情绪越来越明显,就产生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自信降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小李现在需要给自己减压。首先,正确认识考前焦虑;其次,调整对考试的期待值;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优势,分析薄弱环节,增强自信,同时可以学习一些技巧放松心情。

  策略:正确认识考前焦虑

  考前适当的紧张焦虑情绪是正常现象,会让考生更加专注,认真复习,寻找薄弱的知识点,逐个解决,帮助考生考试时正常或超常发挥水平。但是考前过于焦虑,会让考生复习时分心,总想自己考不好怎么办,越想越焦急,导致考试时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对自己有适当的期待

  认清自己的水平,不要有过高期待。考生可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力目标。在测验或模拟考试中,成绩比上次有进步就好;如果分数能考上普通高中,就努力让分数更高一些。如果是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分数,非要求自己考上重点高中,就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感觉自己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丧失信心。

  不过分自责。父母、老师希望考生发挥出水平,而不希望因期待过高而失去自信,陷入考前焦虑中。考生可以和父母好好沟通一下,说说自己的现状、困难,告知自己的计划和调整方法,并表明自己正在努力,让父母放心,自己会按照节奏认真备考,力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劣势

  考生要根据目前的水平,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各科学习能力,客观评价自己对每个知识点是否掌握,掌握得是否牢固。考生也可结合以往测验的试卷进行分析,总结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发挥好的题型。对试卷中答错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概念没掌握的,就通过例题理解概念;记忆不清晰的,就通过背诵、书写结合的方法多写多背。对难点知识,可请教老师和同学,拓宽解题思路,自己再强化练习,总结规律和经验。

  给自己积极的鼓励和暗示

  在复习中有了一些收获,考生就要给自己正面鼓励,增加正能量。如:“我很棒,坚持学习有很大收获。”“不管结果如何,我尽自己的能力来面对这次考试。”“进行放松训练,对我提高注意力有帮助。该休息时就要休息,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掌握一些放松小技巧

  感觉紧张焦虑时,考生可做冥想等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就是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放空自己。比如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瘪下去,通过一呼一吸感受气体吸进和呼出。这样不仅调整神经系统、平静心情,也会让头脑清晰,提高学习效率。考生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学习间隙都可以练习,10分钟左右就行。

  考生还可以多与身边人沟通,调整心态,分步落实学校老师要求的复习内容,面对当下,相信自己。

  初中学考结果能决定考生考上哪个高中,但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把这次初中学考当成对自己学习能力、考场应变能力、心态调节能力的考验,当成一次人生的重要洗礼,考生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富有经验,即使没有取得理想成绩,也会继续学习,更加努力。这次经历会让考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不断调整自己,明白人生就是这样面对变化、面临挑战,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